證券監管部門重罰樂視網及實控人賈躍亭等人無可厚非,但僅對樂視網和賈躍亭一方做出懲罰還遠遠不夠。這也給證券監管部門提了個醒,即便是在註冊制下,有證券交易所和中介機構把關,也不能完全放鬆警惕,要根據現階段實際與各方形成合力嚴把資本市場“入口關”。,,自2007年至2016年連續10年財務造假的樂視網,終於受到嚴厲處罰。根據中國證監會官方網站最新發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因財務造假、欺詐發行等違法行為,樂視網及其實際控制人賈躍亭近日共計被罰款約5億元,賈躍亭等人被終身證券市場禁入。,這樣一則A股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上市公司造假和欺詐案例,幾乎囊括了各種造假行為,不但令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而且極大損害了資本市場賴以生存的誠信基石,證券監管部門重罰樂視網及實控人賈躍亭等人無可厚非,但僅對樂視網和賈躍亭一方做出懲罰還遠遠不夠。,這10年裡,對樂視網的財務造假“毫無察覺”,其確切的造假總額至今仍不清楚,相關中介機構特別是財會審計機構恐怕難辭其咎;在新股發行核准制下,“帶病”上市的樂視網是如何成功闖過層層把關和監督的?此前欺詐發行的金亞科技、欣泰電氣等公司的部分相關責任人已被判刑,關於賈躍亭的懲罰是否該到此為止?僅有行政處罰的話,能不能震懾後來的造假者?在以信息披露監管為核心、由交易所嚴格履行審核把關的註冊制下,少了證監會發審委,如何更有效地保證新股質量和上市公司的質量?這些問題不僅是預防財務造假的問題,而且關係到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全局,值得進一步深究。,,更棘手的難題來自股民。截至2020年9月30日,樂視網股東戶數仍有近19萬戶,他們中很可能有在樂視網股價高位時買入者,在經歷了賈躍亭遠走海外、樂視網退市、IPO造假、再融資造假等一系列事件后,這些股民的損失該如何賠償?,重罰樂視網不是案件的終點,尚有一系列難題待解,一些教訓值得好好總結。行政處罰不應被視為“靴子落地”或例行走過場,也不應讓相關涉事方有“鬆口氣”的感覺。對財務造假和欺詐發行既要治標更要治本,任何人不該輕視金融監管部門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決心,特別是各類資本市場的主體要上好“風險教育課”“誠信經營課”“訴訟賠償課”,在樂視網這面“鏡子”前,多照照不足,常正正衣冠,勤治治未病。,當務之急應儘快將行政處罰書執行到位,不能因為賈躍亭遲遲不回國,就讓投資者有“處罰書約等於廢紙”的困惑。若確有必要追究刑事責任、尋求國際協助的情況,應抓緊啟動相關程序。對於可能牽涉造假的資產評估機構、律師事務所、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不管是蓄意還是失職,應一查到底,絕不手軟。,樂視網案也給證券監管部門提了個醒,即便是在註冊制下,有證券交易所和中介機構把關,也不能完全放鬆警惕,要根據現階段實際與各方形成合力嚴把資本市場“入口關”。既要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營造誠信環境,又要加快解決資本市場違法成本過低問題,推動行政、司法等各部門協同作戰,讓上市公司不敢、不能、不願參与造假;那些已經被財務造假坑害的投資者,在行政處罰落地之後,應儘快在新證券法的框架下,积極借鑒國內外民事訴訟索賠經驗,主動拿起法律武器,在投資者保護基金等途徑的幫助下,多渠道爭取賠償。
天下苦“蘋果稅”久矣。在4月21日的聽證會上,App開發商們肆無忌憚地吐槽了30%的“過路費”,即便蘋果和谷歌再三辯駁,但仍然架不住來自官方和民間的雙重夾擊。雖然自推出以來,30%的抽成比例已經是心照不宣的傳統,而蘋果和谷歌也沒有讓步的意願,但當反垄斷的大鎚同步降臨時,二者多少還是需要警惕起來。,群起而攻之,當地時間4月21日下午2點30分,美國參議院競爭政策、反垄斷及消費者權利小組委員會召集包括蘋果、谷歌等在內的公司高管召開反垄斷聽證會,就蘋果和谷歌旗下應用商店是否濫用其市場支配地位、損害規模較小競爭對手的利益進行質詢。,對於蘋果和谷歌而言,此次聽證會顯然是來者不善。此次聽證會是美國國會對科技公司数字市場影響力展開更多審查的一部分,而主持此次聽證會的是美國參議院商務委員會參議員阿米・克羅布徹,後者試圖利用聽證會為自己在2月提出的法案爭取更多支持。,在聽證會上,谷歌和蘋果遭到了圍攻,因為除了國會議員之外,流媒體音樂服務商Spotify、約會軟件Tinder所屬公司Match Group以及智能設備開發商Tile也參加了本次聽證會。“被告”方面,則是谷歌政府事務和公共政策高級總監威爾遜・懷特以及蘋果公司首席合規官凱爾・安德爾。,“我們都很害怕蘋果和谷歌”,Match首席法務官Jared Sine表示,谷歌和蘋果公司抽取了平台数字交易收入30%的傭金,這提高了消費者支付的價格。據他透露,Match每年嚮應用商店支付近5億美元的費用,這也成為該公司運營的最大一筆支出。,這不是誇張,據Sine稱,在聽證會前夕,谷歌曾聯繫過Match Group,要求對他們的證詞進行解釋。,這一說法惹怒了參議員,Richard Blumenthal稱蘋果和谷歌的行為“顯然不可原諒”。聽完Sine的證詞,他向克羅布徹表示,谷歌這個舉動屬於恐嚇事件,應由參議院進行調查,克羅布徹則表示會有這個計劃。,與Match類似,Spotify也控訴了蘋果的“罪行”。Spotify首席法律官Horacio Gutierrez稱,試圖繞過蘋果應用內購買(比如讓用戶直接在網站上付款),尋找替代方案的公司,很快就會發現自己站在了劣勢地位。,總體而言,App開發者們一致認為,蘋果App Store和Google Play強制規定的收入分成政策是不正當競爭行為。,對於這一點,克羅布徹也表示了贊成,稱蘋果和谷歌使用其市場支配地位“排斥或壓制競品應用”,“收取了影響競爭的過高費用”。,巨頭的反擊,面對開發者的吐槽和參議員的指責,谷歌和蘋果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對於費用的問題,蘋果和谷歌高管辯稱,他們對應用商店的嚴格控制以及收入分成政策都是必要的安全措施,目的是幫助避免消費者受到惡意應用和行為的侵害。,“我們現在擁有一個市場,上面有170萬個應用程序,”安德爾說,“其中84%不付任何錢。”在事先提交的證詞中,安德爾還指出,App Store是公司最重要的創新之一,真正的成功之處在於真正革新了軟件發行,為軟件開發者創造自行開發和推廣應用的機會。,至於對Match的威脅,威爾遜・懷特說,“我們永遠不會威脅我們的合作夥伴,因為谷歌需要應用開發者使用其應用商店,以使其獲得成功”。,除此之外,安德爾和懷特還解釋了為什麼針對這些服務公司的收費不適用於Uber以及亞馬遜等銷售實體商品的應用程序,不過,這番辯解似乎並未能得到參議員們的認可。在參議員喬希・豪利提問后,安德爾也不肯承諾所有的費用都用於安全問題。,蘋果和谷歌的不妥協也在情理之中,畢竟來自應用商店的收入不可小覷。以蘋果為例,去年6月,第三方調研機構Analysis Group公布的一份報告显示,去年通過App Store在全球促成的交易額達到5190億美元,根據蘋果的分成規則,這5190億美元中的85%歸第三方開發者和一些企業所有。這意味着,剩下的數百億美元都進了蘋果的口袋。,還會讓步嗎,在此次聽證會之前,蘋果和谷歌早就飽受詬病。比如去年蘋果和《堡壘之夜》開發商Epic Games的世紀大戰,就已經將應用商店的抽成問題推上了風口浪尖。,當時,蘋果做出了一些妥協。去年11月18日,蘋果宣布,面向App開發者收取的30%手續費將實行中小企業方面的特殊規定。自2021年1月起,對中小企業的抽成比例從30%下調至15%。,至於何為中小企業,蘋果的定義是,2020年App合計銷售額(扣除蘋果稅之後)不足100萬美元的公司。另外,在2021年開啟新的App銷售業務的公司也將獲得這一下調比例。據了解,此舉可以惠及的公司約有2800萬家。,谷歌也做出了類似的讓步,根據新的規定,Google Play將降低應用抽成,開發者(無論規模大小)每年首100萬美元收入只抽成 15%。谷歌稱,通過這項變更,全球有99%通過 Google Play 銷售数字商品和服務的開發者將減少50%的傭金。,在調皮電商創始人馮華魁看來,調整抽成機制的影響是有的,但是並不大,畢竟中小型的企業數量雖然大,但是收入佔比比較小,估計就是幾億美元左右。,的確,對於蘋果和谷歌而言,這一讓步或許並非“割肉”。根據第三方統計機構Sensor Tower的統計數據,2019年App Store和Google Play商店中,收入最高的1%的應用程序開發者產生了93%的收入。也就是說,蘋果口中的“中小企業”帶來的收入只是很小一部分。,另外,據Sensor Tower估計,如果按2020年的收入規模來計算,谷歌若全面實施調整后的抽成機制,那麼將損失5.87億美元,約佔Google Play 116億美元收入的5%。換成蘋果,則將損失5.95億美元,僅約佔2020年App Store營收217億美元的2.7%。,這顯然不能讓App開發者們滿意,Epic Games的CEO就在推特發文批判谷歌和蘋果“自私自利”,稱“這是蘋果公司的精明之舉,意在平息開發者的不滿”。,馮華魁坦言,雖然蘋果和谷歌做出了讓步,但其實是針對外界的呼聲,表明了一個姿態,打出同情牌。大企業還是不滿意的,因此無論是其他利益博弈還是政府監管,這一關其實還沒有過。,在各方不滿聲下,挑戰自然不會就此而已。3月初,美國亞利桑那州眾議院以31票對29票通過了一項法案,該法案要求應用商店允許應用程序開發者使用自己的支付處理軟件,避免蘋果和谷歌收取的費用。這隻是開始,佐治亞州和明尼蘇達州也有意考慮類似的立法。,就抽成引發的不滿以及會否有進一步的舉措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聯繫了蘋果和谷歌方面,但截至發稿還未收到具體回復。
在還債這條路上,羅永浩似乎掌控了流量密碼,但現實絕非一句戲謔的“真還傳”。大多數時候,被列為“老賴”――被執行人的羅永浩,玩笑背後儘是憂傷。4月15日,羅永浩再度發文講述還債心路歷程,炮轟某投資機構逼迫其簽署強制回購股份協議。,,措辭中,羅永浩大為失望,指出該機構“非常下作地在公司生死存亡之際,乘人之危”,表示“在後續還款時會公布該機構的名稱,也公布這個流氓事件的具體負責人及執行人的姓名和頭像”,提醒“後來的創業者注意躲開這種手段流氓的惡劣投資者”。,殘酷的是,在法律和商業框架內,羅永浩才是錯誤的那一方。你看,曾經的創業盟友投資人,本該雪中送炭,活生生地演繹了“釜底抽薪”。,羅永浩與債主(投資人)的吵吵鬧鬧不是個例,在不少創業公司身上也出現過投資人與管理層的控制權之爭。只不過,老羅的戲劇性,讓這種通常被美化的關係,顯得頗為黑色幽默。,在以互聯網為典型試驗田的創投領域,投資機構往往是“白衣騎士”,與創始團隊經常譜寫甜蜜“戀曲”。以至於市面上充斥着“馬雲6分鐘說服孫正義”“徐小平慧眼識陳歐(聚美創始人)”等各類傳說。在商業邏輯上,這種美化有一定道理,風險投資,帶着風險,就有賭的成分;少量風險投資,巨額財富回報,就有“拯救落魄創業少年”的話題性。,但外界不太關注的是,和軟銀同等重要的投資者雅虎,後來一度與阿里頗為不合;徐小平也會在適當時機從聚美套現離場。在商言商,投資者饋贈的禮物,早就明晃晃地標好了價格。,這樣看來,被羅永浩吐槽的投資者還會委屈“明明虧了一大筆錢呢”。甚至,該投資者是其他創業公司的大恩人,關係好的不得了。,環顧創業圈,失敗欠債的人不少,羅永浩和王思聰(熊貓直播創始人)是為數不多靠“硬核還債”繼續刷屏的人,在網評上甚至獲得不少讚許。尤其羅永浩,在轉換賽道后,又在直播帶貨領域站上風口,獲得不錯收益,陸續還清債務,加分更是多多。,但是,商業對價,無不充滿利益相悖,即便雙贏,也有高低之分。投資人和管理層有了矛盾,孰對孰錯,個案有借鑒性,絕無百分百拷貝的可能。,從羅永浩等越來越多出現的“還債”樣本來看,科技圈和創投圈“大水漫灌且旱澇保收”的荒蠻時代確實到頭了。此類矛盾層出不窮,甚至羅永浩口中“下作”定調的出現,意味着創投也到了精耕細作的時代。,創投的精耕細作時代,投資不能腦門一熱、不能嘻嘻哈哈、不能故作甜蜜。明星級別的創始團隊不代表創業項目的成功,也就意味着再大牌的投資機構,不會永遠看不走眼。一分錢掰做兩半用的時候,“投十個成功一個就賺了”的投資法則就填補不了投資機構的財務黑洞。,生活繼續,創業繼續,還債繼續,羅永浩和投資人的故事還會繼續,中國依然是創投最活躍的市場,類似蜜糖或者憂傷的故事還有繼續。,“海燕啊!你可長點心吧。”
iPhone X再次引爆搶購熱潮,蘋果市值逼近1萬億美元,衰敗一說再次被推翻。為什麼蘋果如此受歡迎?簡單來說就是蘋果總能在創新和實際應用中找到平衡,用出色的用戶體驗打動消費者。反觀那些沒落的老牌手機廠商,或故步自封、或力推不成熟的技術,最終結果就是被市場淘汰。
近期根據很多測試軟件的更新內容來看,未來還將迎來眾多新型號的顯卡發布。但是儘管NVIDIA和AMD都在持續推出新卡,遊戲玩家或者說普通百姓依然買不到。究其原因除了全球已經遲遲不能結束,還有就是挖礦熱潮。前不久微星董事長徐祥在投資者會議上就表示,將提高顯卡價格,以應對目前的顯卡供應緊張的情況。,微星在2021年前兩個月合併營收3億人民幣,同比大漲60.06%,徐祥認為Q2季度需求依然會很活躍,預計會一直持續到年底。不過在廠商看來,儘管當前的畸形市場讓廠商大賺特賺,但在創造利潤的同時也增加了成本,所以顯卡漲價是必然的趨勢。,而在此之前,華碩就宣布因為運費、關稅等原因,表示顯卡要漲價,所以在繼微星之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廠商官宣顯卡漲價。,有業內人士表示,因為挖礦導致的顯卡全面漲價,遊戲玩家們無法買到新的遊戲顯卡,5年前的GTX 1060至今依然是Steam平台上佔有率最高的顯卡,在手游市場高速增長的當下,顯卡廠商為了眼前的利益,迫使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重新關注主機遊戲,這一切都正在摧毀遊戲顯卡安身立命的PC遊戲生態圈。,對於還在堅守PC遊戲市場的玩家們,或許最關心的問題就是什麼時候礦難?有人認為是因為美國增發美元,大量金融機構的資金流入加密貨幣市場。由於疫情導致全球實體經濟受創,導致建立在實體經濟之上的金融行業頹靡,投資者需要尋找一個完全脫離實體經濟的領域來獲得利潤,加密貨幣就成為了這些投資者們的新寵兒。,加上美國近年來國際影響力的下滑,對中東主要產油區的掌控越來越弱,美元也急需尋找一種新的方式來保持自己的國際貨幣地位,加密貨幣有可能成為繼黃金、石油之後的第三個“掛鈎”對象,而且加密貨幣的“虛擬”屬性更能迎合美元的未來需求。 ,如果說什麼時候會發生礦難,大概會是全球疫情結束,全球工業生產恢復正常,投資再次回歸實體經濟的時候。但以目前全球的疫情狀況來看,短時間之內不會發生礦難,顯卡價格也不會回落。
如今,很多人無論何時,都要刷刷手機,不刷就覺得不安;可只要一刷上就停不下來,刷完又後悔什麼也沒幹,但沒過一會兒卻又心癢難耐……如果你也是如此,那麼很不幸地告訴你,你很可能已經“手機成癮”了。,既然都上癮了,那此人肯定非常喜歡玩手機吧,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杜倫大學的研究人員伊森・尼克拉斯和瓦茲利・邁克爾近期發表的一篇論文則指出:那些天天刷手機的人,心底里可能並不喜歡這樣。,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多巴胺的圈套:想要≠喜歡,在日常用語中,“想要”與“喜歡”有何區別呢?試想,當一個人說自己喜歡一幅畫時,可能並不代表他想要買它,也許只是單純在表達欣賞和讚美。但如果他說他想要這幅畫,那他的意思就是想擁有這幅畫,其中包含了佔有之意。所以,想要強調的是佔有,而喜歡更多是表達欣賞。,成癮的一大特徵,就是在成癮者內心感受中,想要的程度很高,但喜歡的程度卻較低,甚至幾乎沒有。那些沉迷於酒精和毒品的人,與其說他們真心喜歡這些東西,不如說他們的大腦已經對該類物質產生了依賴,這使他們常被“想要”的衝動所驅使。而伊森・尼克拉斯和瓦茲利・邁克爾則認為,可以用這一機制來解釋手機成癮現象。,當個體渴望達成某個目標(刷出新的短視頻、刷到更有意思的推文)時,人體大腦中的“獎賞迴路”就會被激活,刺激大腦釋放出大量的多巴胺,以使人們處在興奮且愉悅的狀態。可這種愉悅感,並不等同於努力實現目標后的成就感。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我們刷完手機後會倍感空虛――只體驗到了興奮感,並無成就感。,每當我們刷微博或抖音時,大腦中都會有一個期待:會不會出現新的消息或短視頻,這就使獎賞迴路被激活,刺激人體持續產生多巴胺,從而使我們變得興奮,不停地把手機刷下去。可一旦把手機放下,興奮感稍一減退,人就會變得不安。為了緩解焦慮,人們希望再次獲得多巴胺,於是又點開手機……周而復始之下,這就使獎賞系統變得越發敏感,越來越容易被激活。從行為主義心理學角度來看,這樣的行為使人陷入了“刺激―愉悅―愉悅強化―成癮”的消極循環中。,現代人的精神困境,如今人們容易玩手機上癮,這一方面是由於App設計者深諳營銷心理學,畢竟只有讓使用者“難以自拔”,才能獲得更多商業利益;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反思自己,為何我們寧可沉迷在這份虛幻的快感中,也不去做自己真正喜歡且有意義的事?,這就不得不提到“空心病”。這是一種由於價值觀缺陷導致的心理障礙,其癥狀表現為:對生活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伴有強烈的孤獨感和無意義感。在傳統社會中,人們的價值觀相對穩定;但近年來隨着社會發展速度加快,一些人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的衝擊,他們過去推崇的價值觀受到了挑戰。在信息化時代,藉助短視頻等社交平台,一些人的觀點被放大,讓我們的生活充斥着各種價值觀,這就加劇了人們的價值選擇困難。,存在主義心理學很早就關注到現代人的這種精神困境。精神醫學專家歐文・亞隆曾說:“現代社會中,人類要完成的任務就是,在沒有外在坐標指引的情況下,找到生命的方向。”不過,一個人若想要找到人生的方向、做有意義的事,那得先回答“什麼才是有意義的事?”而在這個價值多元化的世界中,這本身就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所以,也許人們對手機的沉溺,也是這種精神困境的一種反映。,上癮也可以很积極,現實主義療法創始人威廉・格拉瑟認為,上癮行為本質上是人們為了緩解無法找到愛與價值所帶來的痛苦。上癮者普遍在尋找人生價值的過程中遭受到了挫折,轉而尋求一種廉價的替代品。,不過,威廉・格拉瑟也指出,上癮並不都是消極的,也存在积極上癮。想想那些每天練琴16個小時的鋼琴家、能風雨無阻跑幾十公里的跑者以及每天揮棒600次的棒球運動員。威廉・格拉瑟認為,光用意志力還不足以解釋他們的這種堅持,更好的解釋也許是:他們對每天進行的活動上癮了,以至於如果停止這項活動,他們會感到痛苦;一旦恢復,痛苦會隨之消失。,但與消極上癮者不同,积極上癮者並不為犧牲的時間而感到後悔,反而認為這種投入很有價值。他們不僅能從上癮行為中獲得精神力量,而且能藉助這些力量幫助自己更好地完成想要做的事。,看到這裏,你可能會問,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找到讓自己积極上癮的事呢?威廉・格拉瑟指出,形成积極上癮需要時間,而且無論參加哪種活動,积極上癮通常不會在6個月內形成,你必須堅定地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不過,堅持的結果也可能不盡人意,因為並非所有嘗試潛在积極上癮活動(如冥想、跑步等)的人都會形成积極上癮。,換句話說,並不是你發現了什麼事情有意義,然後才選擇堅持,而是只有當你堅持做某事一段時間后,才可能發現其中蘊含的意義,進而找到人生的方向。
蘋果CEO蒂姆・庫克表示,他預計不會在未來十年內繼續留在公司,但目前還不打算辭職。在接受《紐約時報》作者Kara Swisher的播客採訪時,這位蘋果公司CEO拒絕談論繼任計劃,但談到了他可能繼續領導公司多久的問題。,,庫克在蘋果擔任CEO已經進入第十個年頭,在播客採訪中,Swisher特別問到,再過十年他是否還會在那裡。”再過十年?”庫克說。”可能不會了。但我可以告訴你,我現在感覺很好,日期還沒到。但再過十年是很長的時間,也可能不會再過十年了。”,Swisher問道,他離開後有什麼計劃,一旦蘋果公司落後,他可能會做什麼。,”我沒有頭緒,因為我太愛這家公司了,很難想象沒有它的生活。”他說。”所以我想我不會知道,直到我不在這裏之後才會知道。因為我想我會跑得很快,直到我不跑了,我才會真正地想起它。這有意義嗎?”,庫克擔任CEO的十周年紀念日是在8月份。在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生病期間,他確實在某些時期全權掌管過蘋果。不過,他在2011年8月24日才開始永久接任。
由於疫情,谷歌連續第二年取消了愚人節的惡作劇活動。援引外媒 Business Insider 披露,在今年 3 月發送給產品經理的一封內部郵件中,谷歌表示鑒於 COVID-19 在過去一年中造成的困難和干擾,該公司將“暫停玩笑” 。,,谷歌的愚人節惡作劇歷來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每年都會吸引不少用戶關注。例如在火星上建立人類定居點的虛假計劃、Google Maps 上的尋寶選項、Google 動物翻譯等等。Gmail 也是在 2004 年愚人節的時候宣布,雖然不是惡作劇。,但隨着 2020 年初 COVID-19 大流行席捲全球,谷歌決定停止當年的任何惡作劇,而今年穀歌宣布停止愚人節活動。谷歌全球營銷副總裁 Marvin Chow 在早些時候給員工寫道:“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的產品、項目和人們在人類最艱難的時期對我們的幫助讓我深受鼓舞”。
ATM機曾被稱作是銀行業“最有用的發明”,但在移動支付的衝擊下,ATM機的光環已經失色。2020年全年,ATM機數量再收縮超8萬台,全國每萬人對應的數量也由2019年的7.87台下降至7.24台。線上化大勢所趨,行業紅利不再,倒逼ATM機廠商轉型升級,但目前看來,成效並不顯著。對於ATM機廠商而言,對線下業務的依賴仍是最大的痛點,更深層次的改革迫在眉睫。,數量下滑明顯,二維碼碾壓支付江湖,也讓ATM機存取款成了過去式,ATM機的使用率也一降再降。根據央行最新公布的《2020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數據显示,截至2020年末,ATM機具為101.39萬台,較2019年末減少8.39萬台。全國每萬人對應的ATM數量為7.24台,同比下降7.95%。,回顧2020年整年的數據,ATM機數量下滑趨勢明顯,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ATM機數量分別為108.30萬台、105.21萬台、102.91萬台,季度環比分別減少1.47萬台、3.09萬台、2.31萬台。,從近兩年數據來看,2018年一季度,央行新增統計了自助服務終端、可視櫃檯(VTM)、智能櫃檯等新型終端設備,擴大了ATM機的統計範圍,ATM機數量增長顯著。截至2018年末,ATM機111.08萬台,較2017年末增加15.03萬台。,但自2019年二季度開始,ATM機數量就開始下跌,從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的110.04萬台下滑至2019年三季度末的108.88萬台,2019年四季度上升至109.77萬台,但較2018年末依舊減少1.31萬台。,ATM機的縮減從商業銀行年報中也能一窺究竟,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近日已發布年報數據的銀行中,銀行大多對ATM機的着墨不多。國有大行中,中國銀行截至2020年末ATM機數量為3.33萬台,較2019年末的3.73萬台下降10.76%。渝農商行雖然在年報中未披露ATM機的數量,但卻表示“2020年銀行卡手續費收入為1.65億元,較上年減少0.15億元,降幅8.38%,主要是借記卡ATM手續費收入及POS消費減少”所致。,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非現金支付業務的穩步增長,據央行公布的數據显示,2020年,全國銀行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3547.21億筆,金額4013.0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16%和6.18%。,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認為,根據央行披露的數據显示,全國ATM機數量在2019年出現了首次下降,2020年降幅進一步擴大。其背後的原因,主要是移動支付的快速增長,對現金支付需求造成了衝擊。從2015年和2016年開始,銀行存取款業務交易量開始下降。受此影響,銀行對於傳統ATM機的需求下降,部分ATM供應商甚至退出了市場。不過,AMT機還並不會完全消失,中國區域發展差異較大,移動支付還不能完全替代現金交易。,高光不再,ATM機市場需求的急劇萎縮,也倒逼ATM機廠商轉型,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多年大刀闊斧改革后,ATM機廠商業績也出現明顯分化,喜憂參半。,在ATM機製造商里,公認的龍頭上市公司主要有御銀股份、恆銀科技、東方通信、廣電運通等幾家為數不多的公司。,以廣電運通為例,早在2016年,廣電運通的凈利潤就出現了自2007年上市以來的第一個負增長,下滑6.07%。彼時,廣電運通在年報中提及:“移動支付技術全面衝擊銀行業,國內ATM市場需求量縮減,行業競爭激烈,產品價格持續下滑,公司面臨的經營壓力增大。”並提到“积極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但轉型多年後,廣電運通在2020年的業績仍處於負增長態勢。根據該公司近日發布的2020年年報显示,去年全年,廣電運通實現營業收入約64.11億元,同比下降1.3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7億元,同比下降7.59%。,另一家ATM機廠商東方通信雖然2020年營業收入得到增長,但該公司凈利潤數據卻難言樂觀。2020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67億元,同比增長10.57%。對應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04億元,同比下降21.37%。,ATM機衰落下,相關製造廠商首當其沖,價格下跌必然導致成本降低,東方通信在年報中坦言,報告期內智能自助設備毛利率為4.94%,同比減少14.09個百分點,主要系設備售價下跌嚴重,設備配置要求提高所致。而剖析東方通信的產品架構,該公司智能自助設備產業產品主要包括現金取款機、現金循環機、大額循環機、智能櫃員機、便攜發卡機等類別。,恆銀科技最新發布的2020年度業績預盈公告數據提及,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該公司2020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實現扭虧為盈,盈利在3000萬-3600萬元左右。不過,該公司也提到,預計2020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在-1200萬元到-1000萬元之間。,而主打自主研發、生產、銷售、運營一體的ATM機廠商御銀股份2020年則呈現了營業收入下降、凈利潤上升的局面,根據御銀股份發布的2020年度業績快報,2020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1.8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6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456.3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83%。,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指出,“線下人民幣流通還是必要的,只要有現金的行為都需要交互,ATM機還是有存在的基礎和必要。對ATM機廠商來說‘活下來’肯定沒有問題,只需要控製成本即可。但從運營的角度來講,ATM機廠商的利潤下滑比較嚴重,轉型多年也沒有特別好的案例,同時從新開發的銀行網點的機器來看,更新頻率也在降低”。,從櫃員機到智能網點,打敗ATM機廠商的不是行業之間激烈的競爭,而是線上化的大勢所趨。,2021年伊始,轉型、升級已成為各行各業離不開的話題,ATM機廠商們也在躍躍欲試。正如廣電運通在2021年一季度業績預告中所言,2021年該公司聚焦金融科技與城市智能、加快AI+場景業務拓展,預計2020年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比上年同期增長30%-50%,盈利18681.95萬-21556.09萬元。,東方通信則在2020年年報中提到,2021年將繼續推進“企業網和信息安全產業、智能自助設備產業、信息通信技術服務產業”三大產業生態圈的轉型升級,並以此為中心提升包括研發、採購、製造、銷售、客服在內的全產業鏈支撐平台的整體協作能力。,ATM機廠商如何深耕網點打造客戶價值經營中樞,同時持續深化線上渠道建立自身業務經營模式?,“對於ATM機廠商來說,產品轉型方向是服務銀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增加研發投入,探索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與智能設備融合的可能性。”在於百程看來,ATM機廠商可將產品鏈由“櫃員機”向“智能網點”延伸,由低端業務向高端、複雜、核心業務發展。另外,也可以圍繞数字人民幣、移動支付,打造智能終端設備,建設相關渠道或平台。,王蓬博進一步分析指出,以ATM機為基礎打造線上客戶的中樞價值很難,因為ATM機雖然能夠直接觸達客戶,也能夠知道部分客戶的交易信息,但實際上客戶更多的終端識別是在銀行,ATM機只是給銀行做線下鋪墊,但是ATM機廠商又不像第三方支付那樣開發出了自己的虛擬賬戶體系。所以ATM機只能永遠在銀行體系下做業務,轉型難度相對來說比較大。,針對2020年度業績經營表現以及未來戰略發展重點,北京商報記者分別聯繫御銀股份、恆銀科技、東方通信、廣電運通進行採訪,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應。
在喊出“深耕國內”戰略不到半年時間后,攜程就在旅遊營銷上玩起了新手段。3月29日,攜程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旅遊營銷樞紐”戰略。該戰略將通過內容轉化和營銷賦能為泛旅遊行業創造增量收益,並增加其合作商的私域流量。其實,從攜程的營銷戰略中可以窺見,諸多內容和渠道方面的加碼,無外乎都是為了增加流量轉化。,祭出營銷大招,步入3月,隨着旅遊市場的復蘇,攜程新的營銷戰略也隨着其“旅遊復興2.0”浮出水面。在此次攜程發布的新“旅遊營銷樞紐”戰略中,將通過“1+3”的模式,從而為其創造出新的交易場景,以獲得新的收益。,具體來看,該戰略以一個星球號為載體,將聚合流量、內容、商品三大核心板塊,同時疊加豐富的旅行場景,並打造開放的營銷生態循環系統。,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表示,這一體系將覆蓋全域旅遊場景,可實現找產品、找靈感、找優惠、找攻略、訂交通、外部流量、私域流量等用戶端與商戶端需求的一站式連通。不論是目的地、酒店,還是玩樂達人、旅行愛好者、各個平台的內容創作者,都可以入駐星球號,並實現從內容到交易的價值轉化。,與此同時,攜程還將在各個方面提供相應的支撐。據介紹,在流量方面,攜程將利用大數據和算法,提供目標人群精準畫像,進而實現流量的定向分發,為廣告主精準引流;在內容方面,攜程將通過直播、榜單、社區三個板塊,打通線上線下內容渠道,為旅遊營銷提供強有力的內容支撐;在商品方面,攜程將推出預售、優惠、促銷等玩法,同時根據個人旅行需求,購買匹配的產品,最終實現交易的精準化。,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攜程祭出此次戰略的核心是創造新的交易場景,通過內容轉化和營銷,為其創造增量收益。不過現在旅遊市場中像直播也好、內容種草也罷,早已有平台在做,且積攢了一定的流量和用戶,而攜程整合該星球號之後,能否脫穎而出,也需要進一步觀察。,瞄準復蘇市場,為何在此時放出營銷大招?一系列動作的背後,攜程又有着怎樣的圖謀?,事實上,早在去年10月底攜程就喊出了“深耕國內”的口號,然而距離該戰略發布不到半年時間,攜程又在今年3月初發布了“旅遊復興2.0”計劃,此後又馬不停蹄地接連與地方旅遊局加緊簽約,其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捆綁地方旅遊資源,為市場增加新的產品供給。,攜程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潔在分析過去一年旅遊行業發展情況時指出,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全球入境人次同比下降非常明顯,從2019年14.61億人次跌到了3.8億人次,幾乎回到了30年前的水平。,不過,隨着當前疫情防控的向好以及疫苗接種率的提升,旅遊行業也在加快恢復。據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出入境旅遊市場有望在下半年有序啟動。而屆時,旅遊企業將繼續帶着在國內市場積累的內容化經驗征戰國際市場。,尚游匯文旅董事長鍾暉表示,攜程在OTA平台領域已經成為頭目,很難有人能夠超越。去年攜程通過直播的方式獲得了收益與客戶,還和旅遊目的地政府、供應鏈建立了聯繫,而現在則是把這種相關的策略放大,內容可以幫助攜程帶來流量,同時攜程也不缺產品、運營、轉換能力,所以攜程會依託自流量平台圍繞着旅遊不斷地去創新。,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其實過去攜程有不少用戶為商旅用戶,不過在疫情的影響下,商旅需求銳減,而相對年輕、分散的旅遊客源則成為各家平台更多爭搶的對象,這一點從同程藝龍下沉戰略獲取用戶中就可以看出。“攜程此時的舉動就是藉助內容種草營銷的模式來獲取更為年輕的客群,像目前社區、直播用戶大多數都是‘90后’、甚至是‘00后’,顯然攜程的意圖是在逐步回暖的旅遊市場中加倉,從而希望在疫情之後能夠佔據有利的競爭位置。”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表示。,步入擁擠賽道,在追求內容營銷的同時,也會不可避免地擠入擁擠的賽道。北京聯合大學在線旅遊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表示,就目前來看,隨着投資企業集中化,現在大家都面臨着增長流量的需求,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流量的增長是很重要的,一旦增長不夠,大家就會拓展新的流量來源。攜程的流量是交易型流量,但是在交易之前這一段流量端的佔有和交易完之後付款的這一段流量的佔有,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還不夠。像馬蜂窩、抖音都有很強的內容流量,交易性流量多得多,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攜程也想把它的流量從交易型流量向內容端拓展。,“不過,從交易型流量向內容型流量拓展的難度是很大的,同時競爭又是很激烈的,在這一過程中,攜程也會不可避免地和其他平台產生一定衝突。因為向上打很難,但向下打卻也有可能會受傷,美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未來,甚至都有可能會動到攜程的‘奶酪’。”楊彥鋒進一步分析表示。,實際上,近一段時間,不少平台都湧入了旅遊內容營銷賽道。據了解,去年底,在馬蜂窩旅遊舉辦的“2020地球發現者大會”上,馬蜂窩旅遊聯合創始人、CEO陳罡就發布了“北極星攻略”品牌,一方面是謀求自己的發展路徑,而更多的則是在加碼內容平台。此外,近年來像抖音、小紅書等也紛紛採用短視頻、攻略種草等方式布局旅遊內容營銷領域,由此也讓該賽道競爭趨於激烈。,楊彥鋒還談到,攜程要進行內容營銷方面的拓展來鞏固品牌,就需要盡量多佔有用戶空間、時間,給客戶帶來延展性,做到線上線下一體,從而維護自己的品牌,但是,在發展自己平台的同時,也要藉助其他平台的流量,總之,要把內容營銷做起來並不是一件容易事。,業內人士還表示,目前短期來看,出境游一時還難以放開,而在僅有的國內游市場,預計今年整個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到今年夏天,各家OTA也呈現出進一步爭奪國內游份額的局面。未來攜程能否靠內容營銷再上一層樓,則有待於進一步觀察。
更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