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招商_SKG折戟IPO,網紅按摩儀難逃“過氣命”
昔日網紅按摩儀品牌SKG母公司――未來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IPO夢,終究還是碎了。, 近日,深交所下文終止對未來穿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審核的決定,這家請來王一博等流量明星代言,並於2022年6月27日遞交創業板上市申請文件的公司,在連續4次遞表衝擊IPO后,還是按下了“終止鍵”。,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未來穿戴創始人劉傑夫婦持股比例超過93.07%,但在2020年至2022年準備上市期間,該公司共進行了5輪分紅,累計分紅金額達3.65億元,其中多個年份分紅金額,比同期歸母凈利潤還要高。, 一邊是謀求上市,一邊是實控人匆忙套現,此番舉動令人費解。而拋開資本層面,SKG也頻頻因為產品同質化嚴重、性能不及預期、銷量下滑等問題見諸報端。, IPO后終止背後,不被監管看好的SKG母公司,究竟有着哪些不被認可的消極面?, 年輕人的朋克養生,退潮了, 未來穿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7年,主要以白色家電為主業。直到2016年,伴隨着公司首款頸椎按摩儀推出並成為暢銷產品,公司開始逐漸退出小家電行業,專註於智能可穿戴健康產品領域。, 一方面,隨着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職場人士工作強度加大等現象引發的頸椎、腰部、眼部疲勞及肌肉酸痛等一系列健康問題出現,中青年群體對健康的關注度開始提高。另一方面,受90后等年輕消費群體“朋克養生”觀念影響,不少年輕群體開始熱衷於購買頸椎按摩儀、眼部按摩儀以及腰部按摩儀等可穿戴健康產品,而SKG品牌,也成了紅利的受益者。, 到2019年,SKG登上了頸椎按摩儀品類的寶座。隨後,到2021年12月,嘗到甜頭的未來穿戴股份有限公司,開始將目光瞄向資本市場,同中信建投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開啟上市之旅,意圖成為倍輕鬆之後的又一便攜按摩儀上市公司。, 然而,好景不長,隨着不少消費者在跟風購買了SKG頸椎按摩儀后,發現用了一兩次后就去“吃灰”了,同時,還是一些消費者發現按摩儀使用體驗感不佳或效果作用不明顯,甚至出現使用后輕燙傷等問題,年輕消費群體對於按摩儀的消費欲,也開始趨於理性。,(2022年3月,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發布內容稱,SKG頸部按摩儀把脖子燙傷), 反映到產品銷量上,頸椎按摩儀作為未來穿戴的核心產品,銷量也從2020年的471.08萬件,下滑至2022年237.72萬件,兩年時間內下降幅度高達49.57%。公司可穿戴健康產品綜合銷量也從2020年496.99萬件,下降至2022年的370.26萬件,降幅達25.50%。, 受此影響,未來穿戴的營收、凈利潤也開始呈現出雙降現象。根據招股書數據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營收分別為9.91億元、10.60億元和9.05億元,其間營收增速分別為25.13%、6.96%和-14.62%;凈利潤分別為1.43億元、1.32億元和1.15億元,連續3年呈下降趨勢。, 同樣,SKG的老對手倍輕鬆,也在2021年上市后,出現了虧損現象。據倍輕鬆2022年年報显示,倍輕鬆營業收入為8.96億元,同比下降幅度為24.69%;歸母凈利潤為-1.24億元;歸母扣非后凈利潤為-1.31億元。, 對此,有經營超3萬台共享按摩椅產品的按摩產品經銷人員對新浪科技介紹道,“按摩儀這一類產品市場需求短時間可以被瞬間激發,但是需求還是沒那麼多,不夠剛需而且缺乏復購,漂亮的數據難以持續,當大環境不好的時候,這類可有可無的產品,買單的用戶便會減少。”, 此外,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也評價指出,“按摩儀是否可以起到醫療效果常常備受質疑,至於保健效果,消費者很難界定,因而需要重金營銷,強化消費者的認知。但營銷如果超過了企業正常的經營能力,則會造成負面影響,消費者對廣告的感知疲憊后,重金營銷的效果就會隨之減弱。”, 研發投入不及營銷費用零頭, 在年輕群體的養生觀念下,未來穿戴的可穿戴健康產品受到了一時追捧,然而伴隨着使用效果、體驗感等出現較大爭議,基於這些產品的養生熱潮,似乎正在逐漸退去。與此同時,未來穿戴重營銷、輕研發的發展思路,同樣長期備受業界詬病。, 據未來穿戴招股書數據显示,2020年至2022年間,SKG銷售費用分別為2.1億元、2.15億元和1.65億元,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21.21%、20.24%和18.24%,其中,市場推廣及廣告宣傳費金額分別為1.65億元、1.61億元和1.04億元,占銷售費用的比重分別為78.88%、75.02%和62.83%。, 此外,自2020起,未來穿戴還先後拿下《這!就是街舞3》《乘風破浪的姐姐》《中國新說唱2020》等熱門綜藝贊助,同時斥重金簽下內娛流量明星王一博,為SKG的營銷做足了準備。然而,與營銷形成鮮明對比的,未來穿戴是其研發投入的資金,遠遠低於營銷費用,個別年份甚至於不及營銷費用零頭。, 2020年至2022年間,未來穿戴研發費用分別為4714.06萬元、7472.59萬元、9785.81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76%、7.05%和10.82%。, 伴隨着按摩儀產品市場的競爭不斷加劇,各企業之間開始打價格戰,在市場容量增長有限,整個行業企業產品的毛利率普遍下滑的情況下,營銷成本不斷上升,降而會導致凈利潤的下跌。對於長期依賴營銷而輕視產品研發的SKG而言,同樣難逃這一宿命。, 此前,深交所曾出具問詢函要求未來穿戴說明其“三創四新”(創新、創造、創意,新技術、新產業(54.640, -0.66, -1.19%)、新業態、新模式)屬性,闡述其業務成長性及未來業績增長可持續性。營收、凈利持續下滑,產品質量及體驗備受詬病之下,四度衝擊IPO最終也只能無奈終止進度的未來穿戴,仍有諸多功課需要完善。, 一邊是謀求上市,一邊是實控人匆忙套現,此番舉動令人費解。而拋開資本層面,SKG也頻頻因為產品同質化嚴重、性能不及預期、銷量下滑等問題見諸報端。, 昔日網紅按摩儀品牌SKG母公司――未來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IPO夢,終究還是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