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鑫主管註冊_上海車企熬過“停產期” 還需面臨“復工難”

    杏鑫主管註冊_上海車企熬過“停產期” 還需面臨“復工難”

    近期,國內車企的日子過得有些糟糕,不少車企深陷“停產危機”。根據報道,3月28日,特斯拉暫停上海工廠的生產;4月1日,上汽大眾上海工廠停產;4月9日,蔚來汽車發布公告稱整車生產已經暫停;4月13日晚,長城汽車旗下坦克300車型於4月14日起暫停生產……,汽車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產品,有着過萬的零部件。這一特性使得整車生產極為依賴龐大且複雜的產業鏈,上百家的供應商中,某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對整車生產造成很大幹擾。而作為我國汽車產業的一座重鎮,擁有數家汽車產業巨頭、幾萬家零部件企業的上海,在疫情的重創之下,被迫按下了汽車產業的“暫停鍵”。,好的消息是,近日上海開始嘗試“復工復產”,諸如特斯拉等不少車企被列入了“白名單”。但必須認清的是,被按下“重啟鍵”的汽車產業,在“復工復產”的過程中仍存在不少需要克服的困難,“開機”時長或許比市場想象中的要久。,缺一不可的零部件,4月9日,在蔚來汽車發布停產消息后,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直言:“一輛車差一個零件都沒法生產。”,事實上,李斌的言論並不誇張。,作為一個相對複雜的產品,汽車的生產涉及鋼鐵、冶金、塑料、陶瓷等原材料行業,以及電氣技術,軟件技術等諸多領域的技術能力。可以說是生產環節長而多,涉及到的供應企業多而雜。因此汽車產業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工業能力的標杆,一直被譽為“工業皇冠”。,而通過查閱大量相關資料,鋅財經發現一輛汽車的零部件個數通常都在一萬以上,有的車型甚至在兩萬以上。單就傳統燃油車的內燃機來說,其傳動零件就有2000多個運動部件,另外還有座椅、大屏、芯片、電池、玻璃、輪胎、輪轂……這些零部件加起來佔據了車輛總成本的70%~80%。,,所以,一個整車企業在製造和採購最大的工作,就是保證這些零部件可以順利拿回倉庫,然後根據生產計劃來排班。但上萬個零件的追溯跟蹤,精益生產對時間窗口的嚴苛把控,各大部門協同分工等等都需要從業者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到生產過程,一輛汽車由衝壓開始,到焊裝、塗裝、總裝,所集成的數萬個零部件是缺一不可。即便不是核心零件,比如一個螺絲釘不能到貨,都會導致整車停產。因此在汽車行業里流行一句話:“你無法用99%的零部件造車”。,雖然有的車企會儲備至少維持一個月生產的零部件,但是這隻是針對一些比較核心的部件。在有限的儲備條件下,上萬的零件不可能每一個都能夠儲備一個月的量。,需要說明的是,一般傳統車企會有相應庫存,比如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車企巨頭。但諸如特斯拉及蔚來、哪吒、威馬等造車勢力,幾乎採用的都是零庫存供應鏈管理,因此這些車企都是較早停工的。,以特斯拉來說,是本次疫情之下最早停產的車企,同時也是特斯拉上海工廠自2019年末投產以來,停產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以此前特斯拉在1月份的產量每天平均達到2000輛的產能來算,截至目前特斯拉已停工24天,算下來特斯拉的產量減少了48000輛,導致收益損失了至少140億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汽車的零部件就像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缺一個都無法做出一桌像樣的飯菜。,被疫情重創的產業重鎮,自上世紀80年代引入大眾、通用等歐美系車企以來,基於汽車行業本就是產業鏈集聚性的行業,上海逐漸成為了汽車周邊配套零部件企業的首選之地。,隨着“雪球”越滾越大,近些年來上海不僅吸引來了新能源汽車巨頭特斯拉,蔚來、智己等國內不少造車新勢力也選擇在滬建廠。除此之外,寧德時代等新興汽車產業巨頭也紛紛而至。,,作為國內汽車產業的一座重鎮,目前包括博世、安波福、博格華納、電裝、采埃孚、延鋒偉世通等全球零部件百強企業,以及寧德時代、均勝电子、地平線等企業在內,上海涉及發動機、變速箱、動力電池、芯片、雷達、座椅、儀錶、輪胎、玻璃等原材料的供應商,形成規模的就有上千家。如果算上小微企業,上海市汽車零部件企業則多達2萬多家。,然而,越複雜的產業鏈,抵禦供應鏈系統性風險的能力越弱。,汽車產業鏈牽一發而動全身,上海作為汽車產業鏈條上的核心區域,疫情的爆發扇動了停工、停產的“蝴蝶翅膀”,其影響已經對整個汽車產業上下游供應商造成了巨大衝擊,危機已波及整个中國汽車行業。,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全國前十大零部件集團的中國總部有九家均位於上海,分別是博世、采埃孚、麥格納、現代摩比斯、愛信、大陸集團、法雷奧、李爾、弗吉亞。即便豐田汽車旗下的電裝中國的總部不在上海,但豐田汽車的研發和部分配套零部件生產仍位於江蘇,豐田汽車的生產製造也會受到上海疫情的影響。”,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显示,2021年全國汽車產量為2652.8萬輛,其中,上海市2021年全年汽車產量為283.3萬輛,產值達7586億元。2016-2020年上海市汽車產量基本維持在全國產量的10%左右,2021年為10.68%,僅次於廣東省。,,由此可見,上海在全國、全球汽車供應鏈上都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4月14日,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在微博發文稱:“如果上海和周邊的供應鏈企業還無法找到動態復工復產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國所有的整車廠都要停工停產了。”,次日華為余承東則在朋友圈發文對此表示肯定:“如果上海不能復工復產,5月之後所有科技/工業產業涉及上海供應鏈的,都會全面停產,尤其汽車產業。”,,此外,蔚來、哪吒、威馬、天際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以及沃爾沃亞太、福特中國等,也深受此次疫情爆發的影響。即便有的車企主機廠並不在上海,但是坐落在上海的研發中心等部門也受到波及。行政、營銷等工作或許可以居家辦公,但新車的研發、測試等諸多環節則是無法通過“居家”實現的。,事實上,在疫情衝擊下不止車企叫苦不迭,供應鏈中的零部件企業也不好過。受疫情的影響,上海以及周邊地區的零部件供應商生產終端,也在不斷地輻射更多的整車企業以及更大的終端市場。,以全球第一大汽車零部件商博世來說,其已經多次遭受疫情衝擊,而僅疫情對博世一家的衝擊,就迅速傳導到多家車企身上。,長城汽車曾公開指出,其2月份銷量大降20.5%至7萬輛,原因之一就是博世蘇州生產的車身电子穩定系統(ESP)供應不足。而博世的ESP是長城主力車型的獨家供應商。,當月,長安銷量也同樣同比下降了15.1%至13.8萬輛,其中合肥長安同比大降46.6%至2.67萬輛。一份標題為《關於博世等涉芯供應商供貨不足導致銷售資源嚴重差缺的報告》文件流出,其中也將長安銷量的下滑原因指向博世蘇州。,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不僅是我國汽車產業重鎮,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集裝箱海港所在地。,包括汽車產業在內,製造業中很多無法自主生產的上游關鍵原材料、設備及零配件,都需要通過上海港口從國外進口。而一些可以自主生產的零部件、材料等,也基本是通過上海港口實現出口。,復工復產也是道難題,一個好的消息是,在密集的政策下,車企的“停產危機”正在解除。,對於復工復產問題,工信部於4月11日正式上線“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調平台”,將徵集全國車企和供應鏈企業當前面臨的實際困難,了解復工復產、物流運輸方面的問題,以及時協調解決。,4月15日,工信部等三部門又研究建立產業鏈供應鏈訴求應急協調機制,設立保運轉重點企業“白名單”,推動在滬666家重點企業復工復產,其中與汽車相關企業超250家,如特斯拉、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在列。,【來源:重點復工企業“白名單”】,4月16日,上海經信委發布《上海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指引明確,各區政府和街鎮、園區要积極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指導企業“一企一策”。,在政策的推動下,據報道,4月17日、18日,特斯拉8000名員工陸續返廠。4月19日,停擺3周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正式復工復產。,與此同時,上海市內的許多特斯拉零部件供應商也開始逐漸復工,成為特斯拉供應商夥伴中復工復產比例最大的區域。,另外,上汽集團也發布了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將對復工人員、員工返崗通勤、服務能力、供應鏈能力、安全生產、室內外運輸等工作進行排摸和準備,並於4月18日開啟壓力測試。由上汽整車廠帶動核心零部件工廠將逐步進入壓力測試,對可能產生的風險和問題,及時發現並解決。,雖然“復工復產”已在進行,但可以確定的是,上海目前的疫情情況仍然很不樂觀,面對無法控制的疫情,車企復工復產仍存在不小阻力,很多問題需要拿出快速、良好的解決辦法。,以員工返崗來說,每個社區居委要求不一樣,有些居委只給批當天出入的通行證,這對企業復工而言根本行不通。而且通行證審批流程目前非常繁瑣,涉及多個相關部門。而目前上海劃分三個管控區域,其中最嚴格的封控區幾乎不可能“放人”。,由此可見,無論是裝備製造還是汽車產業,第一批重點企業能否順利復工復產還需要一點時間驗證。而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防疫的各部門以及企業,是否能夠徹底落實“復工復產”相關政策。如果執行困難,導致員工到崗率明顯不足,那麼企業復工復產無疑會被再次推遲。,在員工返崗困難之外,上海的物流問題也很突出。,在目前的防疫政策下,物流卡滯等問題持續發酵,汽車零配件很難向外運輸。即便疫情嚴重地區運輸費用大幅上漲了10倍,但仍然沒有司機願意接單。即便有接單的司機,高速上得去但不見得下的來。,當然,相比各種問題,不能“復工復產”顯然更為致命。畢竟停工時間越長、經濟損失越大,重新啟動的成本也會更為沉重。,總體而言,在上海疫情的衝擊下,今年國內汽車行業必然會產生巨大損失。而疫情後續的不確定性,再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漲、芯片供應短缺等等難題,可以預見國內汽車產業的“寒冬”仍將持續。,缺一不可的零部件,近期,國內車企的日子過得有些糟糕,不少車企深陷“停產危機”。根據報道,3月28日,特斯拉暫停上海工廠的生產;4月1日,上汽大眾上海工廠停產;4月9日,蔚來汽車發布公告稱整車生產已經暫停;4月13日晚,長城汽車旗下坦克300車型於4月14日起暫停生產……,

  • 杏鑫總代理_蘋果稱不送充電器已節省55萬噸礦石引發熱議 網友回嗆

    杏鑫總代理_蘋果稱不送充電器已節省55萬噸礦石引發熱議 網友回嗆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蘋果公布了這兩年來的環保成績單,其中“不送充電器”的話題引髮網友熱議。蘋果稱,電源適配器需要大量使用塑料、銅、錫和鋅等材料。iPhone 12的包裝內不再隨附該配件以來,據估算已少開採了55萬噸銅、錫和鋅礦。,,,蘋果還表示,設備包裝內取消電源適配器,幫助避免了超過200萬噸的碳排放,相當於讓近50萬輛汽車停駛一年。,“不再隨附電源適配器,對Apple來說是一個大膽的改變,對我們的地球而言則是十分必要的舉措。”,,24日晚,#蘋果稱不送充電器已節省55萬噸礦石#衝上微博熱搜第一,大多數網友對此說法並不買賬。有網友表示,“不還是得買嗎?說得好像手機不用充電器充電一樣的”,甚至有人調侃“不賣手機節約更多”。, ,但也有人認為,“充電頭不常壞,數據線常壞”,一大批老用戶確實不需要充電頭。,,還有網友表示,應該把選擇的權利留給消費者。,,事實上,就在幾天前,蘋果的另外一則消息也上了熱搜。,本月初,蘋果因為不送充電器,被巴西一位法官判決向一名沒有獲得充電插頭的iPhone買家作出賠償。,據鳳凰網科技援引當地媒體Tecmundo報道,法官范德雷・塞雷斯・皮涅羅(Vanderlei Caires Pinheiro)裁定,蘋果公司犯有非法“搭配銷售”罪(married sale)。,,在法庭上,蘋果抗辯不送充電器被罰稱,iPhone隨機附贈有C2L數據線,USB-C接口的充電器比比皆是,不一定非要用蘋果原裝款式。另外,蘋果再次重申,其做法是為了環保。,根據巴西《消費者保護法》(CDC),智能手機等設備必須配備充電器,也可以單獨銷售,但不能強制性要求單獨銷售才讓設備完全發揮功能。法官堅持認為,iPhone提供的充電線不可能與其他充電插頭一起使用,因此消費者不得不購買蘋果的產品。法官要求蘋果賠償這名用戶5000巴西雷亞爾(約合6943元)。,另據界面新聞報道,3月14日,每日郵報援引分析師觀點稱,蘋果將耳機和充電器從iPhone包裝盒中移除的做法,總共節省了至少50億英鎊。其中不僅有減少的充電器和耳機的成本,還有降低的運輸成本以及額外來自配件銷售的2.25億英鎊。,,CCSInsight首席分析師本・伍德表示:“蘋果是手機行業中的環保領導者,取消充電器和耳機是它正在做的諸多嘗試之一。當然,蘋果在銷售iPhone時取消充電器和耳機,也是一種成本壓縮上的小手段。”,蘋果還表示,設備包裝內取消電源適配器,幫助避免了超過200萬噸的碳排放,相當於讓近50萬輛汽車停駛一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蘋果公布了這兩年來的環保成績單,其中“不送充電器”的話題引髮網友熱議。蘋果稱,電源適配器需要大量使用塑料、銅、錫和鋅等材料。iPhone 12的包裝內不再隨附該配件以來,據估算已少開採了55萬噸銅、錫和鋅礦。,

  • 杏鑫平台主管_Netflix、Meta不再風光:過去五年積累的漲幅蒸發殆盡

    杏鑫平台主管_Netflix、Meta不再風光:過去五年積累的漲幅蒸發殆盡

    據報道,在五大科技股“FAANG”中(Facebook更名而來的Meta、亞馬遜、蘋果、Netflix、谷歌),有兩個成員昔日雄風不在。去年下半年,美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創下歷史新高,之後開始下跌。從這以後,Netflix和Meta兩家公司的股價暴跌,他們在過去五年中積累的漲幅,基本上蒸發殆盡。,,納斯達克去年的峰值出現在11月19日,之後,Netflix的股價到今天跌去了68%,Meta已經跌去了45%。和更早之前相比,Meta跌幅已經超過一半。,直到最近以前,外界還看好Netflix和Meta,認為兩家公司的增長勢頭無法阻止,他們都有同行難以企及的業務“護城河”。,對於Netflix來說,他們曾經滲透了美國普通大眾,擁有不可錯過的高質量原創影視作品,Netflix甚至可以隨心所欲上漲會員費,並且業績幾乎沒有讓華爾街分析師失望過。,對於Meta來說,他們在全世界擁有幾十億用戶,定向廣告引擎在行業居於主導地位,已經賺到了巨額的網絡廣告收入。,然而在很短的時間內,Netflix和Meta的良好局面發生了巨大變化。隨着各自領域內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強大,再加上美國宏觀經濟不理想,股市投資人已經重新評估這兩家科技巨頭的發展前景。,根據上周五的收盤價,Netflix的資本市值显示為992億美元,和去年11月的3000億美元對比,已經是物是人非。去年,Meta曾經短暫加入“萬億美元市值俱樂部”,但是現在的市值僅為5326億美元。,過去的一個星期對於Netflix來說,簡直是噩夢。上周三Netflix股價斷崖式暴跌了35%,這是2004年以來的單日最糟糕跌幅。股價暴跌的主因,是該公司宣布付費視頻會員人數十多年來第一次出現下滑,在目前的第二自然季度,該公司預計將會減少200萬名會員。,Meta將會在下個星期公布一季度財報。在二月份公布四季度財報之後,該公司股價一直承受巨大壓力。根據一季度財報,該公司沒有達到華爾街分析師有關用戶數的預期值,Meta還爆出壞消息,即業務正在面臨短視頻巨頭的激烈蠶食,尤其是TikTok。,Netflix目前的股價,是2018年1月以來的最低點,Meta則是在2020年4月以來的最低點。,上周五,由於市場擔心美聯儲繼續上調基準利率,美國股市各大指數普遍下跌,納斯達克指數下跌了2.6%。,當然,對於那些在十年前買入Netflix和Meta(當時還叫作“Facebook公司”)的投資人來說,目前賬面還是盈利的,不過後來買入股票的投資人就頗為悲慘。,以下是按照各個時間段,Netflix和Meta股票的收益率(虧損率):,Netflix:,十年回報率:1321.77%,五年回報率:50.85%,三年回報率:-42.88%,一年回報率:-57.64%,Meta:,十年回報率:381.56%,五年回報率:28.14%,三年回報率:1.47%,一年回報率:37.91%,直到最近以前,外界還看好Netflix和Meta,認為兩家公司的增長勢頭無法阻止,他們都有同行難以企及的業務“護城河”。,據報道,在五大科技股“FAANG”中(Facebook更名而來的Meta、亞馬遜、蘋果、Netflix、谷歌),有兩個成員昔日雄風不在。去年下半年,美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創下歷史新高,之後開始下跌。從這以後,Netflix和Meta兩家公司的股價暴跌,他們在過去五年中積累的漲幅,基本上蒸發殆盡。,

  • 杏鑫招商_投融快訊 | 雲南中科星城獲得4億元戰略投資;開元通信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盾恩醫學完成新一輪融資

    杏鑫招商_投融快訊 | 雲南中科星城獲得4億元戰略投資;開元通信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盾恩醫學完成新一輪融資

    【投融快訊 4月24日】雲南中科星城是一家石墨及碳素製品製造商,專註於電池負極材料服務領域,主要從事石墨及碳素製品生產製造業務。近日獲得4億人民幣戰略投資。,開元通信是一家無線半導體射頻前端芯片解決方案提供商,專註於為用戶提供射頻前端有源、無源等芯片產品,致力於解決高端濾波器技術問題。近日宣布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盾恩醫學是一家臨床精準用藥指導服務商,該公司主要專註於合理用藥問題,為此重點打造分子平台和質譜平台,其分子平台擁有熒光定量PCR儀、illumina二代測序儀、ABI一代測序儀以及Agena核酸質譜、質譜分析設備和UPLC、GC等分離分析設備。近日完成近億元新一輪融資。,,,【投融快訊 4月24日】雲南中科星城是一家石墨及碳素製品製造商,專註於電池負極材料服務領域,主要從事石墨及碳素製品生產製造業務。近日獲得4億人民幣戰略投資。,

  • 杏鑫主管註冊_國內三大運營商一季度日賺3.8億 萬億巨無霸中國移動第一

    杏鑫主管註冊_國內三大運營商一季度日賺3.8億 萬億巨無霸中國移動第一

    4月21日消息,今日晚間,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公布一季度業績報告,至此,國內三大運營商一季度業績全部出爐。總的來看,三大運營商一季度營業收入、凈利潤均正增長,合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8.54億元,按此計算,日賺約3.8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僅萬億巨無霸中國移動一家,一季度就日賺約2.8億元。,具體來看,中國移動一季度營業收入2273億元,同比增長14.6%;凈利潤256億元,同比增長6.5%。,中國移動,截至3月31日,公司移動客戶總數約9.67億戶,其中5G套餐客戶總數達到4.67億戶,5G網絡客戶總數達到2.33億戶。,中國聯通一季度營業收入890.22億元,同比增長8.2%;凈利潤20.31億元,同比增長20%。,中國聯通,公司5G套餐用戶達到1.71億戶,推動公司移動服務收入實現419.86億元,同比提升2.2%。,中國電信一季度營業收入1185.76億元,同比增長11.53%;凈利潤72.23億元,同比增長12.14%。,中國電信,公司移動用戶數約3.80億戶,5G套餐用戶數達2.11億戶,有線寬帶用戶數達1.73億戶,固定電話用戶數達1.07億戶。,從營收來看,中國移動位居榜首,中國電信次之,中國聯通排名第三。,中國移動,4月21日消息,今日晚間,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公布一季度業績報告,至此,國內三大運營商一季度業績全部出爐。總的來看,三大運營商一季度營業收入、凈利潤均正增長,合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8.54億元,按此計算,日賺約3.8億元。,

  • 杏鑫總代理_從發奔馳到發不出工資,柔宇科技何以至此?

    杏鑫總代理_從發奔馳到發不出工資,柔宇科技何以至此?

    從風光無兩的百億估值科技獨角獸,到發不起工資,融不到資,柔宇經歷了什麼?2016年1月,柔宇科技在公司年會上送出三台奔馳。第二年的年會上,柔宇又發了好幾台奧迪,還有近百萬的現金獎勵,在此後柔宇科技完成了D輪融資8億美元,這也是柔宇迄今最大一筆融資,投后估值超過200億元。,彼時柔宇風華正茂,被認為是顛覆面板显示行業的“獨角獸”。,此後幾年,柔宇再未對員工如此豪氣,到2022年,已經半年沒有給員工正常發工資,而且通知部分員工先放假三個月,再加之生產線停擺,大量員工正在被迫逃離柔宇。,柔宇扛不住了,迫切需要資金注入,但一向喜歡拋頭露面的柔宇創始人劉自鴻,此時卻“消失”在公眾視野,對內也沒有做好安撫工作。,倒是柔宇獨董劉姝威頻頻喊話“拯救柔宇”,建議各級政府幫助柔宇解決資金短缺和引進戰略投資者,呼籲“珍惜從0到1的研發成果”……,掌握獨創“柔性屏”技術、發布全球首款摺疊屏手機的柔宇科技,為何從當初的資本“寵兒”淪落到“棄兒”?《豹變》與多位柔宇在職和離職員工,以及資本圈人士交流后發現,即使柔宇科技迎來“白衣騎士”解決了燃眉之急,也未必能從根本上挽救公司的危局。,“逃離”獨角獸,4月17日,是柔宇科技拖欠馬威工資的第228天。,自從2021年10月收到前一個月40%的工資后,馬威的工資卡再也沒有關於薪資入賬的消息。像很多員工一樣,馬威早已申請了勞動仲裁,但他清楚,“錢很難要回來”。,柔宇前員工李洪江告訴《豹變》,從2021年5、6月份,柔宇就開始不正常發放薪資了,“只不過以前是管理層,慢慢才波及全公司。”,2021年12月初,柔宇欠薪問題首次曝光。一位自稱在柔宇從事人力方向管理工作的員工,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發帖稱,柔宇已拖欠近千人薪資近半年,從保潔、保安,到管理人員。同一天,另有柔宇員工發帖稱,自己現金購買的期權,公司承諾離職兌現,但自從2021年4月離職至當年12月仍未兌現。,柔宇科技第一次通知停薪時,馬威選擇相信公司,因為總有小道消息說“月底會發”,有說法是融資額度比較大,所以會比較慢。,實際上在11月底,柔宇科技創始人、CEO劉自鴻開了一次全員大會。就像面對着投資人一樣,劉自鴻描繪着柔性屏市場在2025年能達到多大的規模,柔宇未來可期。“開完會後,很多人就陸續離職了,我也是那時候開始找工作。”馬威說。,回想起來,柔宇員工姜超認為那是一次令人“失望透頂”的全員會,“完全看不到有任何的歉意,依舊高高在上的態度,絲毫沒有安撫員工的意思。”,更讓姜超感到不滿的是,柔宇科技對於主動離職的員工,要求籤一個辭職信,“由於個人原因,無法繼續為集團服務……對此為集團帶來的不便,我深感抱歉。”姜超認為,公司的這一做法相當傲慢。,受訪者供圖,據《豹變》了解,截至4月18日,柔宇在職人數已經不足600人。根據柔宇科技官方消息,2018年11月初,也就是在柔宇科技發布全球首款摺疊屏手機柔派1代后,劉自鴻發布的一封全員信透露當時柔宇科技員工總數達到2200人。,2200人或是柔宇科技員工規模的巔峰。招股書显示,截至2018年底,柔宇科技員工總數為1787人,此後逐年遞減,截至2020年6月底,柔宇科技員工總數為1551人。,不但大量普通員工“逃離”柔宇,據《豹變》了解,自從柔宇科技2021年2月撤回科創板IPO申請至今,多位業務線和職能部門的負責人陸續“消失”,甚至包括柔宇的四位核心技術人員之一的袁澤。,袁澤是劉自鴻的清華和斯坦福校友,自2013年7月曆任柔宇科技主任工程師、研發經理、研發總監和研發副總經理,2020年6月擔任柔宇科技副總經理,是柔宇前沿技術研發中心的負責人。柔宇員工張北告訴《豹變》,袁澤在內部有時候會被認為是柔宇科技的第四位創始人,“袁博士非常重要。”,另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樊俊超也已經淡出了柔宇具體事務。招股書显示,2012年5月,劉自鴻、魏鵬、樊俊超三人共同出資10萬元成立了柔宇科技的前身“柔宇有限”,目前持有柔宇科技1.66%的股份。,樊俊超與劉自鴻認識超過20年,一位柔宇內部員工表示,劉自鴻與樊俊是“超越雇傭的關係”。2019年1月,正是樊俊超率先向小米“開炮”。該員工還稱,淡出柔宇后樊俊超去忙自己的創業項目了。企查查數據显示,樊俊超名下關聯的公司中,除了柔宇之外還有7家。,比袁澤更早加入柔宇的鄒翔,自2012年8月曆任柔宇科技高級項目經理、項目總監、VP。據《豹變》了解,春節后鄒翔就不太參加公司柔宇高層的會議了。,COO趙泓的離開也令柔宇的員工感到意外。“實際上趙泓這樣的人能來柔宇就很神奇”,張北的言下之意是,趙泓本不應該踏入柔宇這片泥潭。,2021年5月,柔宇科技官宣聯想“老兵”趙泓加入柔宇,負責集團戰略制定、核心業務開發與整合和集團運營管理。張北告訴《豹變》,趙泓自從去年12月就不再參加公司會議。豹變多次試圖添加趙泓微信,未獲通過。姜超評價趙泓是一個真正幹事的人,對他離開柔宇並不感到意外,“我感覺他和劉自鴻不是一路人。”,此外,柔宇移動終端事業部總經理杜建平,在去年12月因違反公司相關規定被柔宇開除,同月底,柔宇學院負責人楊瓊娜從柔宇離職。,今年4月,柔派2代摺疊屏手機的核心員工之一、軟件產品負責人杜義丹離開柔宇。3月,脈脈認證為“柔宇科技研發副總監”的陳鑫也離開了柔宇,但其不願向《豹變》提起過往,表示“我已經翻篇了”。《豹變》還獲悉,曾擔任過柔宇科技信息技術總監的鄧一名和總架構師朱輝,一年前就加入其他公司。,除了上述人員,主管柔性屏生產線的“李博士”Esther Lee、品牌營銷中心的負責人劉奚源、HR負責人劉春林、以及財務總監吳稚暉、戰投負責人范子俊等人,均未出現在柔宇科技最近發布的《關於組織架構調整及人事任命的通知》。,十年:從“寵兒”到“棄兒”,2018年10月31日,柔宇科技發布全球第一款摺疊屏手機――FlexPai柔派。,發布會結束后,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發布了一封全員信,強調柔派不是概念、不是展示樣品,而是量產的產品,“歷史會證明,柔派的誕生將開啟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但市場普遍反應卻是:柔宇是誰?,,一手打造柔宇的劉自鴻,1983年出生,江西撫州市南城縣株良鎮上村人。其人生故事的開篇,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娃通過讀書改變命運。,2000年,劉自鴻以江西撫州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被清華大學电子工程系錄取。2006年留學斯坦福,2009年博士畢業加入IBM,從事柔性电子屏的研究。2012年3月,劉自鴻離開IBM,先後找到同是清華、斯坦福校友的余曉軍和魏鵬,隨後創立柔宇科技,估值一度超過500億元。2020年,劉自鴻以145億元身家排名胡潤中國富豪榜376位。,從此,劉自鴻的勵志之路備受其高中校長、老師們推崇,他的“天才”故事在學弟學妹中流傳。“老師們經常講他很會學習,很有出息,怎麼建立的公司……”一個劉自鴻的高中學妹告訴《豹變》。,柔宇科技也是資本圈的寵兒。,從2012年5月創立到2018年,柔宇科技密集獲得資本輸血,估值一路膨脹。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曾指出,柔宇是真正意義上的“硬科技”,有世界級的平台型技術,而非普通的應用型技術。,一位接近柔宇投資人的資本圈人士向《豹變》表示,“擱十年前肯定會投,柔性屏是一個想象力不錯的賽道,如果當年遇到早期階段的柔宇,看到一個比較優秀的團隊,然後還有很多股東去支持柔宇,沒有理由不投啊。”,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2017年考察深圳創業公司時,寫過《創新的兩條中國路線》,當時的柔宇被認為是走下行路徑的創新企業典型,“先有了論文,有了原理級發現,再解決技術難題,最後做成產品。”,劉姝威披露的信息显示,柔宇從創立到2021年9月這近十年期間,共進行8輪融資,獲得股權投資約61.97億元,債權融資約36.53億元。,在公開報道中,2020年5月實現3億美元股權融資后,柔宇的股權融資就沒有新的進展了。,從資本寵兒到少人問津,主要是柔宇從原理到產品的路上走得並不順利,雖然能將技術轉化為生產,但在將生產轉化為財務數據的過程中,問題出現了。,2020年底,柔宇科技向科創板提交的招股書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報告期內,柔宇科技分別實現營收0.65億元、1.09億元、2.27億元、1.16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為-3.59億元、-8.02億元、-10.73億元和-9.61億元,虧損總額近32億元。,數據來源:柔宇科技招股書,對於一家技術主導的創業公司而言,只要具備足夠的發展潛力,利潤延遲是可以接受的。但市場並不看好柔宇未來的造血能力。在營收規模剛跨越億元門檻,且還有大量應收賬款時,柔宇公布的上市募資金額高達144億元,其中有一半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柔宇前員工李洪江直言,柔宇的產品很多,但真正打開市場的一個也沒有,“因為市場根本沒有需求,而且產品華而不實,摺疊屏手機一碰就壞。”,柔宇主打的摺疊屏手機空有一個“全球首發”的名頭,鮮有用戶買賬。如今華為、三星、小米、榮耀、OPPO、vivo等主流手機廠商,都已經加入摺疊屏手機的戰局,反而“開局者”消失在戰場。,長期關注摺疊屏手機市場的Canalys分析師 Amber Liu表示,柔宇的摺疊屏手機出貨太有限,所以沒有給予太多關注。,提交招股書僅僅兩個月後,柔宇科技稱因在股東結構方面存在“直接層面三類股東”的情況,遂主動撤回上市申請。,自身不能“造血”、上市募資計劃告吹,這讓“融資驅動”的柔宇科技陷入流動性危機。“以前劉自鴻還能靠柔性屏的想象力和一堆demo忽悠到投資人,但現在資本看到柔宇的產品沒有市場時,誰還敢跟?”姜超對《豹變》說。,外界看不懂,實際上在柔宇科技創業的過程中,外界始終存在兩大“看不懂”。,首先,看不懂柔宇科技神秘的技術路線。,柔宇科技一直宣稱獨家研發的“超低溫非硅製程集成技術(ULT-NSSP),比業界主流的多晶硅(LTPS)成本更低、良率更高。,弔詭的是,如果技術這麼好,為何市場不買賬?,《財新周刊》曾報道,多名公司內部人士表示,柔宇的技術實際是多年前研發的IGZO(金屬氧化物)背板技術。一名接近柔宇管理層的人士稱:“IGZO已經做了很多年,只是以前業界沒人把它包裝成自有技術,並敢說‘低成本、高良率’,但是柔宇包裝成故事,還融到了錢。”,在業務戰略選擇上,堅持toB和toC兩條路齊頭並進,也讓外界直呼看不懂。,招股書显示,柔宇的主營業務分兩大類:企業解決方案和消費者產品,也就是toB和toC。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主營業務收入1.12億元,其中消費者產品業務收入佔比近78%。此前三年,toB業務收入一直是絕對大頭。,對於初創公司來說,這兩個業務方向挑戰不一樣,分力前進只會搞出更多消耗,上述資本圈人士分析稱,“可能是因為該公司toB業務發展得不太順利,才會又同時做了終端產品。”,李洪江認為,“(純粹做)屏廠不利於融資和估值。做終端,路子野、口徑大、容易忽悠資本。只做屏,華星、天馬、京東方、三星這些大咖,柔宇科技競爭不過的。”,據《南方日報》2019年8月報道,柔宇科技投資方之一松禾基金的早期合伙人鮑傑軍,在参觀柔宇科技的廠房和生產線后,向劉自鴻提出一個疑問:你的核心產品是一個部件,為什麼沒有選擇和手機企業結盟呢?,劉自鴻當時解釋是,新技術在大家不熟悉的情況下如何儘快走入市場,有時候需要自己先邁出去。同時劉自鴻澄清道,“我們考慮到中立性的問題,並非網傳的我們找到很多手機廠商投資而它們看不上這個技術。”,但李洪江告訴《豹變》,早在華為發布第一款摺疊屏手機之前,柔宇科技曾經參与過華為的競標,“結果人家沒看上,就導致我們只能自己做終端。”《中國企業家》此前也曾報道,華為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柔宇的摺疊屏“在產能、良率上都有一些問題,無法滿足需要”。,柔宇科技出現流動性危機,公司內外都表現信心不足,除了可能是技術路線和戰略選擇的問題,作為企業掌舵人劉自鴻個人的因素也不應忽略。,一位柔宇員工稱,劉自鴻經常參加各種政府會議和大型行業峰會,講述的故事都是同一個,諸如“斯坦福的草坪”、獨特的技術路線、“拿着手電挖地道”、“柔性星球”等。,在姜超看來,劉自鴻“過度自信”,很少採納他人的建議,同時柔宇缺乏制衡CEO的制度建設。但不可否認的是,柔宇早期能夠吸引投資人砸錢進來,劉自鴻功勞很大。,4月13日,柔宇科技獨董劉姝威發文《拯救柔宇》,也委婉地指出了柔宇團隊的問題,稱柔宇科技的三位創始人雖然掌握國際領先的柔性技術,但是在如何開拓市場、創造充足的經營性現金流量、保障公司的持續運營方面,缺乏經驗。,姜超認為,即使政府或者其他投資人願意出手相助,但劉自鴻在柔宇內部說一不二的情形如果不加改變,投入多少錢也可能無濟於事。,誰來拯救柔宇?,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後續“補給”又跟不上,柔宇科技只好拿員工“開刀”,停發工資甚至給部分員工放假。,在2021年11月底的員工大會上,劉自鴻透露新一輪融資可能12月到,也可能1月到,但至今沒有下文。,《科創板日報》去年12月曾報道,參与過柔宇科技三輪融資的松禾資本,正在幫助協調柔宇科技籌集資金,方案是向現有股東和有意向的投資者方進行新一輪可轉債融資。,另據《中國企業家》報道,一名接近柔宇科技的人士稱柔宇科技和某地方政府的合作已經發文了,但因為疫情之類的原因,資金可能沒那麼快;其他投資人的融資盡調也完成了,還在談。,不止一位柔宇員工告訴《豹變》,新一輪融資之所以遲遲未到,是因為劉自鴻不願意降低柔宇的估值,以及稀釋自己的股份。,尋求融資之外,柔宇也試圖自救,但是目前看來效果不佳。,2011年11月10日,柔宇科技官方發布消息稱,柔宇科技簽署了一筆總計6億元的大額訂單合同,將為客戶提供自主研發的柔性OLED显示模組,2022年開始陸續出貨,2年內完成全部交付。,柔宇科技並未透露6億大單的“金主”是誰。一位了解交易的柔宇員工稱,該筆訂單是向華強北供應“維修屏”,訂單是趙泓拉來的。“趙泓認為,摺疊屏手機賣不出去、柔性屏又供不了手機大廠,不如讓生產線跑起來生產一些維修屏,不管是柔性屏還是剛性屏,只要能變現。”,可惜的是,該筆訂單在後續推進過程中,遇到問題。趙泓不久后也離開了柔宇,他在柔宇任職COO僅僅半年多。,去年劉姝威也以這筆訂單為例,稱2021年柔宇科技調整了發展戰略,專註於成為柔性电子技術及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也就是toB。,柔宇最新公布的大額訂單,還有一筆30億元大單,來自深圳中智衛安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協議稱,中智衛安將自2022年起連續三年採購柔性显示屏、柔性傳感器及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中智衛安是一家成立時間不足4年的新興企業,註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2021年8月完成B輪融資,估值60億元,能否真正消化30億元的訂單是個問號。,融資不順、業務進展失利,加之薪資停發,柔宇上下“風雨飄搖”。今年3月下旬,柔宇發布了2022年第1號通知,啟動組織架構調整。,《豹變》獲得的《關於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的通知》显示,柔宇成立EMC(執行管理委員會),委員包括劉自鴻、魏鵬和恭弘=叶 恭弘建海,負責集團的綜合運營和管理工作,向集團CEO彙報。值得注意的是,柔宇另一創始人余曉軍沒有進入EMC。,EMC之下設六大子公司,各子公司享有自主經營管理、獨立核算的權力,全面負責研、產、銷全鏈條運營事宜,拿業績結果說話,對集團財務指標負責,確保集團下達的各項經營指標的達成。同時,設立11個職能平台部門,支持集團的管理運營和各子公司的發展。,對比此前柔宇科技在業務層面的六大事業部,以及16個職能部門。不止一位柔宇員工對《豹變》表示,此番組織架構調整純屬“換湯不換藥”,對挽救柔宇危機助益不大。,豹變根據柔宇科技招股書和《通知》整理,上述非對應關係,4月13日柔宇科技獨立董事劉姝威發文呼籲市場拯救柔宇,建議各級政府积極幫助柔宇科技解決資金短缺和引進戰略投資者,並指出:拯救柔宇,保持我國在柔性技術領域的國際領先水平。此番發聲引發爭議。,對於任何企業來說,獲得救助的前提條件都是能證明自身有價值,可以通過時間換空間贏得新生。,“雖然柔宇現在陷入窘境,但也並非一無是處,柔宇的工廠、生產線都是實實在在的有價值的資產”,姜超認為,只要以劉自鴻為首的柔宇EMC更加務實,柔宇或許還值得一救。,如今外部救助尚未有結論,自救難言有進展,柔宇的至暗時刻沒有盡頭。,柔宇扛不住了,迫切需要資金注入,但一向喜歡拋頭露面的柔宇創始人劉自鴻,此時卻“消失”在公眾視野,對內也沒有做好安撫工作。,從風光無兩的百億估值科技獨角獸,到發不起工資,融不到資,柔宇經歷了什麼?2016年1月,柔宇科技在公司年會上送出三台奔馳。第二年的年會上,柔宇又發了好幾台奧迪,還有近百萬的現金獎勵,在此後柔宇科技完成了D輪融資8億美元,這也是柔宇迄今最大一筆融資,投后估值超過200億元。,

  • 杏鑫總代_午報 | 微信iOS內測朋友圈支持轉發;俞敏洪否認羅永浩被開除

    杏鑫總代_午報 | 微信iOS內測朋友圈支持轉發;俞敏洪否認羅永浩被開除

    微信iOS內測朋友圈支持轉發,微信推出了iOS版8.0.21內測版,與往常一樣,官方並未給出測試內容。微信 iOS 版 8.0.21 內測版已支持轉發朋友圈內容,用戶需要長按朋友圈,然後在彈出菜單中點擊“轉發”,就可以發送給自己或朋友了。,此外,微信 iOS 版 8.0.21 內測版的群公告已支持添加圖片或文件,並進行了一些細節優化。,:-0 你覺得這個功能有用嗎?,虎牙、鬥魚開啟裁員行動,近日,虎牙整體大裁員,國際化業務裁員比例高達70%,出海產品Nimo的運營團隊大收縮;國內業務團隊裁員20%,主要集中在“雲遊戲”等創新部門。此外,鬥魚近期也開啟裁員行動,據內部人員介紹,鬥魚直播整體裁員30%,主要裁員業務為遊戲商務和直播經紀,裁員集中在上海和北京團隊,武漢總部也有涉及。,:-0 持續關注。,YPL向辛巴致歉,質疑辛巴再陷售假,雙方多次回應后,品牌方YPL運動潮品再度發布聲明稱,此事涉及的商標授權爭議,目前已妥善解決。對由此給相關公司、廣大網友及辛有志帶來的影響表示歉意。,4月18日,辛巴和旗下主播帶貨了一款名為“YPL防晒涼感褲”的產品。有消費者下單后發現YPL品牌官方並無這款產品,質疑辛巴售假。4月22日下午,微博ID為“YPL運動潮品”的賬號發布聲明稱,辛巴帶貨的產品“YPL防晒涼感褲”不屬於YPL發售品類範疇,將依法追責。,:-0 吃瓜。,俞敏洪否認羅永浩被開除,4月22日晚,俞敏洪在連線時否認羅永浩被新東方開除,稱他是自己走的。俞敏洪表示,當有創業思想的人願意出去創業時是不能阻止的。他們在新東方最多是優秀的老師或管理者,但出去后能做成優秀的創業公司或上市公司。,:-0 兩個老師都加油!,騰訊發布五一未成年人限玩日曆,騰訊遊戲4月22日發布公告,2022年五一假期期間,未成年人可於4月30日-5月4日每天20點-21點登錄遊戲。因調休而上班的4月24日(周日)和5月7日(周六)不能玩遊戲。,:-0 天下苦調休久已。,,:-0 你覺得這個功能有用嗎?,微信iOS內測朋友圈支持轉發,

  • 杏鑫總代理_劉�u宏是我們的“代糖”

    杏鑫總代理_劉�u宏是我們的“代糖”

    “很幸運在我人生昏暗期,直播間里的�u宏和vivi姐,彷彿是黑暗裡的一道光”。,劉�u宏4月19日在抖音發布的短視頻中,展示了這樣一封私信,於這位在陷於喪父之痛的粉絲來說,劉�u宏治癒了她的消沉和失眠。,對於很多處在居家封控狀態長達月余的朋友來說,在上海疫情的攻堅戰中,成為劉�u宏的健身男孩or女孩,也不啻於一副安慰劑,用以對抗長期封閉、物資匱乏的負面情緒。,目前劉�u宏已經吸引了超過3500萬“追光者”,而這一数字的大部分都是在半個月內發生的:4月11日破500萬,4月17日破1000萬,4月19日1600萬,4月22日3500萬…平均一天新增250萬粉絲。,“追光”的也不僅僅是健身愛好者,據我的同事了解,“現在有超過100個品牌在等劉�u宏的合作價格,預計將在5月份開啟合作”,而僅僅在4月初,有媒介在向甲方推薦劉�u宏時,得到的答覆還是“不要明星,怕翻車”。,真應了馬老師那句話,今天你愛答不理,明天讓你高攀不起。,只是,這個過程劉�u宏用了30年。,上世紀九十年代出道,演藝事業橫跨演員、綜藝、歌手,2006年一首《彩虹天堂》我才知道他,而直到這次大火之前,劉�u宏身上最大的標籤恐怕還是周杰倫的“鐵哥們”,至於健身,說實話抖音、快手、視頻號給我推的至少有四分之一都是此類視頻,從塊頭上看劉�u宏也不算最大的。,憑啥劉�u宏就能在短短一個月內擁有超過3500萬粉絲呢?如果以我個人的視角排個序,應該至少有以下闡釋的角度:,一是抖音需要他。,在羅永浩、張同學之後,需要再有一個能夠出圈的“扛把子”人物。,抖音自發布以來,運營的路線越來越清晰,開始是通過音樂娛樂短視頻的方式,以cilicili、海草舞,洗腦歌曲+簡單舞蹈的模仿起家,2017年的岳雲鵬是這一階段的高點,此後一大批明星、偶像的陸續入駐,讓抖音站穩五環內娛樂的輿論高地。,2018年後,抖音將Slogan改為“記錄美好生活”,並開放直播,隨着越來越多形形色色的達人加入,讓抖音在用戶中的品牌心智已不止音樂娛樂,影視剪輯、生活探店、健身、知識等種類視頻層出不窮。同時隨着主流媒體以及官方機構的入駐,抖音正式進入主流視野。,郭德綱說“在相聲這個行當,憑我的能力,我想讓誰紅就讓誰紅”,這話放在抖音也合適,巨大的流量讓抖音可以輕易地掀起一場又一場的“造神運動”,進而佔領不同領域的用戶心智,不斷擴大用戶圈層,一如去年底抖音“新農村計劃”的張同學,又如現在的劉�u宏。當然這與所謂“資本控制輿論”不能相提並論,說到底官方也樂見其成。,二是MCN機構需要他。,實際上他2018年就已經入駐抖音,走的也是健身和分享生活的路線,雖然身為明星但數據也談不上出眾,彼時我已經是抖音的資深用戶,雖說沒有跟着主播健身的經歷,但諸如“四個動作教你瘦肚子”這類視頻也是看了不少。,直到2021年底簽約無憂傳媒以來,依舊是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據媒體報道,簽約后的劉�u宏帶貨直播場次明顯變多,但其帶貨表現平平,9場帶貨累計僅665萬。到2月18日健身直播觀看人次超過24萬后,以無憂傳媒對數據的敏感,應該能知道風來了。,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家頂級MCN機構的價值,其實核心不在於發掘的能力,而在於一套先驗的、系統化的紅人運作能力;另外既然劉�u宏此前在數據上已經有先兆,而上海疫情從3月開始就已經冒頭,品牌4月初還“看不上”劉�u宏,過了十幾天就變得“高攀不起”,這說明品牌與明星之間明顯的錯位關係,也正是這些MCN機構的存在空間與價值。,最後就是時機了,在當下,你我都需要劉�u宏這份“代糖”。,而劉�u宏也爭氣,不管是平台或者MCN機構,如果沒有劉�u宏這位“好米”來下鍋,恐怕也做不出這樣一鍋好飯:出道30年的藝人不少,0緋聞的不多;堅持健身的明星不少,在平台直播健身近4年的不多;周杰倫的朋友不少,劉�u宏這樣的“死黨”不多;再加上周杰倫的歌、直播三次被封禁、穿羽絨服健身、心疼劉�u宏老婆和岳母等“抓馬”的情節,以及網友們演繹出來的豐富二創,都是出現劉�u宏這樣現象級主播的緣由。,不過,在中國這樣廣袤的大地上,我始終認為任何一場現象級的事件,背後反應的群體性情緒才更值得關注。在人本主義的現代社會,我們總是崇尚物質更豐富、精神更美好等积極的目標,但總有很多事讓我們很多時候感到挫折、沮喪。,有本暢銷書叫《一生的旅程》,是迪士尼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羅伯特・艾格的自傳,這本書記錄了他數十年職場的叱吒生涯,但在我看來,有不少內容是將企業內部的殘酷鬥爭美化成了對理想的追求,和對優秀個人品質的堅持,其中當然也少不了犧牲。但之所以讀者吃這一套,不是因為沒體會過職場的殘酷,而是願意相信他美好的一面。,劉�u宏就是在當下美好的一面,积極樂觀、堅持不懈、幸福和睦,一切陰霾都會過去,就像他在歌中唱得那樣,“找不到方向,往彩虹天堂”,你不樂觀點堅強點,又能怎麼樣呢?,而且不得不說,抖音等短視頻平台的功勞不小。如果我們觀看從紙媒、電視,網站再到APP、視頻平台,輿論的關注點以及落腳點的變化,就會發現從來就沒有什麼祛魅,有的只是不斷變換的傳播介質中,不斷被讓渡和爭奪的話語權,而且灰度越來越少,越來越集中。,這點在字節跳動這家根植於內容的平台型公司公司的發展中,體現得最為明顯,讓我們回憶一下,最開始今日頭條的價值觀是“技術沒有價值觀”,再之後又因為製造信息繭房被輿論抨擊,而到了今天,所有的內容平台幾乎都引入了機器推薦,但抨擊的聲音早已消失。,現在呢?抖音已經成了國民級的APP,在全球都有近20億用戶,甚至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你會發現,信息的承載量不一定越來越高,但傳播效率、分發效率成級數上升;質量不一定越來越高,但理解成本一定是越來越低;應用場景越來越多、越來越廣,但內容方向卻越來越單一。,我們當然需要更多劉�u宏,我也絲毫不懷疑未來將出現更多劉�u宏,但我們也不要忘記,正是歷經無數次對算法的批判,對惟流量至上的批判,才有了如今的抖音,在展望美好未來的同時,別忘記總有一些東西是我們不滿意的。,就如同我們喜歡糖,那是因為身體的渴求,但理智說你不應該攝入太多糖分,否則對身體有害,所以就出現了無糖飲料,無糖飲料就能痛快暢飲?也不一定,但至少符合了群體的情緒和預期。所以,劉�u宏的出現是一種必然。,為了寫稿,昨晚我看了劉�u宏的直播,正趕上新操《龍拳》,於是便跟着做了幾組深蹲加毽子舞,這是最近令人消沉的幾十天中,為數不多的使我感到舒適的60分鐘,即便我僅在此次放下keep選擇了你,我也會記得它給我的安慰,謝謝劉先生,你在此刻是我們的“代糖”。,目前劉�u宏已經吸引了超過3500萬“追光者”,而這一数字的大部分都是在半個月內發生的:4月11日破500萬,4月17日破1000萬,4月19日1600萬,4月22日3500萬…平均一天新增250萬粉絲。,“很幸運在我人生昏暗期,直播間里的�u宏和vivi姐,彷彿是黑暗裡的一道光”。,

  • 杏鑫平台主管_奈飛“飛”不動了,愛優騰的未來在哪?

    杏鑫平台主管_奈飛“飛”不動了,愛優騰的未來在哪?

    連續兩季度財報爆雷,奈飛似乎也“飛”不動了。,4月20日,奈飛發布2022年一季度財報后,當日股價直接暴跌了35%,創近11年來最大跌幅。一夜間,奈飛市值縮水超過500億美元,約合16個愛奇藝的市值。到底是何原因,讓資本市場如此“恐慌”?,奈飛股價暴跌的根源來自付費訂閱用戶的減少。今年一季度,它並沒有像3個月前奈飛預測的那樣增加250多萬用戶,反而最終失去了20萬用戶。並且,奈飛預計第二季度將再損失200萬付費用戶。,這對於僅靠用戶付費單一商業模式的奈飛來說,可以說是致命打擊。,對於付費用戶流失,奈飛在財報總結,主要與暫停俄羅斯的服務及會員費上漲有關,但奈飛只解釋了表層原因。,今年一季度,奈飛沒有爆款內容持續輸出,或許才是用戶流失的根本。,單一的商業變現模式,使得奈飛主要依靠優質內容去吸引用戶,才能支撐其訂閱收入的增長,這意味着奈飛的內容製作壓力極大。但優質內容常有,“魷魚遊戲”不常有。,加之蘋果、迪士尼、亞馬遜等巨頭崛起,也逐步蠶食Netflix的地盤,奈飛的外部競爭壓力肉眼可見。如彭博社報道所說,從凈新增用戶數據來看,奈飛或將迎來上市以來史上最糟糕的一年。,為了扭轉增長放緩局面,奈飛在廣告投放上的態度有了轉變。奈飛聯合首席執行官Reed Hastings一改此前反對添加廣告的觀點,計劃“開放提供帶有廣告的低價訂閱”,認為給客戶提供更便宜的選擇“很有意義”。,作為流媒體鼻祖,奈飛陷入的增長困局,也是中國一眾流媒體平檯面臨的困局,甚至愛優騰們面臨的問題比奈飛要更為嚴峻。,早在奈飛之前,深受虧損困擾的中國流媒體巨頭“愛優騰”,早早對廣告、會員付費等營收模式做了深度探索。比如,僅在會員付費方面,便玩出“單獨付費”、“超前點播”、“視頻廣告”等各類花樣。不過,很多動作引起了VIP用戶的不滿,至今,愛優騰也還沒探索出可持續盈利的道路。,如今,國內外的流媒體巨頭股價、市值都集體滑坡,作為流媒體行業“老大哥”的奈飛也無法逃脫,長視頻流媒體平台的未來依然是一團迷霧,接下來一定是一場考驗耐力的超級長跑。,奈飛失去高增長,奈飛的財報再次令投資人大跌眼鏡。,早在今年年初,奈飛公布2021年第四季度財報時,已經開始顯露出用戶增長放緩的苗頭。,當時奈飛在2022年Q1業績指引中指出,預計2022年一季度流媒體付費用戶數將增加250萬,大幅低於分析師預期的增加450-600萬理想值。這直接導致奈飛當時股價在盤后一度暴跌20%。,其實從奈飛應用的下載量也可看出用戶增速放緩。Sensor Tower的數據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奈飛應用下載次數同比下降了6%。,最新財報再一次令市場失望透頂。2022年一季度,奈飛全球凈付費用戶減少了20萬,遠低於其此前預計增加250萬訂戶的指引數額。,這也是奈飛自2011年以來,首次出現凈訂戶不增反降,該公司全球流媒體付費會員從2021年底的2.2184億降至2.2164億。更讓投資人擔心的是,奈飛預計第二季度付費訂閱用戶將進一步減少,數量達200萬。,當用戶增長與市場預期存在明顯錯位,投資者一片恐慌。在財報披露當天,奈飛股價在幾個小時內大跌25%。周三,悲觀情緒繼續蔓延,截至當日收盤,股價跌逾35%。,從整體財務數據來看,奈飛的狀況尚可。收入方面,奈飛實現78.68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增9.8%,略低於市場預期的79.3億美元;一季度的凈利潤為16億美元;攤薄每股收益為3.53美元,高於分析師預期的2.89美元。,若與國內流媒體巨頭愛優騰常年虧損的情況相比,奈飛持續增長的凈利潤和收入,依舊是流媒體領域的市場引領者,值得羡慕。,不過,作為一家內容推動用戶增長、通過算法推薦匹配用戶的公司,奈飛的資本邏輯更像互聯網企業,投資人更關心增長預期而非短期盈利數據。,雖然奈飛在財報里將會員減少的原因,一部分歸因於俄羅斯市場的影響。但俄羅斯市場體量較小,作為奈飛收入保障的用戶觸及到了增長天花板,才是主要原因。,要知道,付費會員的規模和ARPU(平均用戶貢獻營收)直接影響奈飛的營收和利潤。在奈飛的ARPU增長緩慢的現實情況下,其營收增長只能主要依賴付費會員數量。,但到了2022年,奈飛的內容支出總規模越過300億美元大關。而且,迪士尼、蘋果等巨頭公司紛紛下場,未來可供奈飛選擇合作的授權作品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大筆燒錢沒能帶來新的用戶增長,自然令資本大失所望。,尤其是在核心的美國市場,奈飛一季度訂戶下降幅度為其史上最大。歐洲、中東、非洲等兩年來一直是奈飛付費用戶增長主力的地區,新增用戶數同比也集體下滑。只有亞太地區保持增長。,用戶數下滑,奈飛的營收增速表現自然也好不了。先看2021年四季度的一組數據,當時奈飛營收同比增長了16%,凈利潤同比增長了12%。,但最新財報显示,奈飛2022年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約10%,預計下季度也將保持9%的較低增速;凈利潤同比下降了6%。不難看出,奈飛的賺錢能力備受考驗。,此外,奈飛的資金也不是很寬裕。,自2013年奈飛開始發力自製內容,現金流便急劇惡化。截至2022年一季度,奈飛的總債務達到146億美元,其中凈債務為86億美元。與競爭對手迪士尼、華納等傳統影視巨頭,奈飛在資金盈餘上也不佔優勢。,不論是用戶還是利潤增速,奈飛接連兩個季度出現的問題表明,其無可避免地邁入了慢增長通道。正如流媒體長期推動者里奇・格林菲爾德的判斷,從長遠來看,流媒體可能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未來幾年會很艱難。,長視頻行業陷入集體困境,用戶增長見頂、利潤難掘、外來者“搶飯碗”……奈飛和愛優騰的命運腳步正在逐步重合。,過去十幾年,奈飛一直是一家頗具傳奇色彩的國際互聯網巨頭,曾一度與Facebook、亞馬遜、谷歌並稱“美股四劍客”。,2011年,奈飛自製劇《紙牌屋》上線后,不僅為奈飛帶來了超1000萬的新增付費用戶,還奠定了奈飛自製劇在用戶間的口碑。可以說,自製劇是奈飛崛起的最大功臣。,用優質內容驅動會員增長的模式,讓當時國內主要靠廣告賺錢的視頻網站運營商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被稱為中國版奈飛的愛奇藝最先抄作業,也是在2011年,愛奇藝的首部自製劇《在線愛》開機。騰訊視頻也嘗試自製劇《未昏男女》。不過,愛優騰早期製作的這些自製劇都是低成本、小體量的作品。因此,愛優騰當時主要依賴引入外部優質內容吸引會員。,同樣在2011年,愛奇藝又率先推出VIP服務,布局會員業務,當時以付費觀看好萊塢電影為主,包月20元。而採用包月制的方式讓用戶無限觀看影片的模式,恰是奈飛的發家方式。,一年後,騰訊視頻也開通會員頻道,並高價買下了當時熱播的英美劇的播放版權,開始了持續數年的會員業務投入。,直到2014年,視頻網站大型自製綜藝節目進入探索期,網絡自製節目也開始成為愛優騰吸引會員付費的重要因素。甚至到了近兩年,奈飛會員漲價,也引來愛優騰爭相模仿。,可以說,無論哪一階段,愛優騰身上都有奈飛的影子,甚至更早遇到奈飛當前遭遇的困境――存量用戶的減少、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內容成本激增。,從用戶增長和會員收入來看,愛優騰越發顯露疲態。騰訊2021年年報显示,截至2021年底,騰訊視頻付費會員數1.24億,環比降低了3.9%,增長率由正轉負。,實際上從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騰訊視頻的會員增長已經開始停滯不前。進入2021年,會員環比增幅再次連續兩個季度下滑,第二季度甚至出現增長歸零,會員數原地踏步。,同樣受到用戶增長困擾的還有騰訊的老對手愛奇藝。最新財報显示,在會員數方面,愛奇藝2021年第四季度日均訂閱會員數為9700萬,同比減少了570萬,2019年以來會員數首次跌破1億。,優酷視頻未上市,未有準確數據證明。但中國長視頻發展將近20年,愛優騰一直深陷虧損漩渦,優酷的處境可想而知。,並且不論是奈飛,還是愛優騰,來自外部的競爭對手也開始逐步增多。,在國內,抖音、快手是優愛騰的頭號勁敵;在國外,亞馬遜、蘋果、迪士尼、華納等老牌巨頭,以及Tik Tok也讓奈飛倍感壓力。,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發布的股東公開信中,奈飛首次提到把Tik Tok視為需要認真對待的競爭對手。另一方面,亞馬遜、蘋果、迪士尼、華納等傳統巨頭,也在發力猛追,逐步蠶食奈飛的地盤。,根據知名數據分析公司Parrrot Analytics的最新數據,Netflix全球市佔率在去年已跌破50%。,外部激烈的競爭逼迫奈飛、愛優騰等在內容製作、營銷戰上面不斷內卷,內容成本投入高企不下。,截止到2022年第一季度,奈飛的內容支出總規模超過了300億美元。愛優騰更是在影視、綜藝等方面瘋狂砸錢,其中價格高額的內容成本佔主要部分。即便愛優騰斥巨資在內容成本投入上,也未培養出用戶足夠的忠誠度。,前有愛優騰多年探索“會員+廣告”模式,至今尚未跑通,後有奈飛開始“服軟”,如今加入廣告業務。一定程度上說明,長視頻業務的“增長故事”,越來越不好講了。,愛優騰“自救”,VIP用戶買單?,如何激活存量市場,找尋新的增長點,成為奈飛在內的所有流媒體平檯面臨的難題。,奈飛是出了名的對外多次宣稱不會以廣告變現的公司,但當去廣告化的策略不能給奈飛換回穩定增長的未來時,奈飛也開始服軟,選擇了解決目前增長困境的最具“性價比”的方式――廣告。,在本次的財報會議上,奈飛表示未來幾年會逐步推動廣告模式,來滿足價格敏感用戶的需求。,當奈飛開始通過廣告業務突圍時,愛優騰的“廣告+會員”模式已經探索多年。,十幾年前,中國視頻網站剛從盜版內容紛飛的環境走出來,國內用戶當時還沒有培養起內容付費的認知和習慣,廣告收入幾乎是唯一的營收來源。,為了跳過廣告,部分用戶成了最早的一批視頻網站會員。隨着後來付費會員群體不斷髮展壯大,會員費成為視頻網站的另一大重要收入。,可以說,這麼多年來,愛優騰早已對基於廣告出發的營收模式做了充分探索,甚至這些探索過於“極致”,反而招致用戶體驗感的下降。,愛優騰的會員權益的含金量在逐步縮水,徹底規避廣告也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事。,2015年的會員還能享受提前看幾集或者一次性看全集的權益。到了2019年就變成了會員要想提前解鎖未播劇集,還需另支付額外費用。這就是超前點播,是專門針對在線視頻網站VIP付費會員推出的服務。,並且,用戶為了去廣告成為付費會員,結果會員跳過了片頭片尾廣告,平台又推出會員廣告、插播廣告小劇場、界面頻頻閃動無法屏蔽的動態廣告等。,一度成為愛優騰“現金牛”的超前點播,在被多個職能部門點名后,終於在2021年10月4日,愛優騰集體宣布終結這一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愛奇藝在取消超前點播的同時,還宣布取消會員可見的內容宣傳貼片。,超前點播的取消,一下子讓視頻平台回到了兩年前的狀態。長視頻平台開始把收費模式錨向了“單片付費”。,愛奇藝創始人龔宇回應取消“超前點播”時便宣布,將重點推進雲影院PVOD單片付費點播。,不僅如此,愛奇藝、騰訊視頻還在會員訂閱價格上動起了腦筋,接連宣布漲價。,2020年11月,愛奇藝就率先打破視頻會員價格多年來的沉默,官宣調整會員價格,上調幅度在17.2%至58.3%之間。一年後,愛奇藝對黃金VIP會員訂閱價格再次進行更新,漲價幅度最高達20%。,緊隨愛奇藝之後,2022年4月9日,騰訊視頻也宣布將在4月20日零點對騰訊視頻VIP和超級影視VIP會員價格進行調整。其中,騰訊視頻VIP月卡以及超級影視VIP套餐中的7種會員價格,上調5元到20元不等,最高漲幅在25%左右。,而漲不動的優酷在熱門劇集上推出“砍一刀”做法,也就是VIP會員還需邀請5名好友才能解鎖最新兩集,且提前觀看每一集,都需要邀請不同好友助力。,除了在盈利模式上玩轉花樣,愛優騰不約而同也開始了降本增效。,譬如,讓組織結構更加扁平。2021年末,愛奇藝進行了一輪大規模裁員,至多裁掉將近40%的員工。其中,愛奇藝研究院、愛奇藝遊戲中心等部門幾乎全員被裁。騰訊視頻所處的PCG也進行了不同比例的人員裁撤。,此外,愛優騰還通過優化內容成本實現減虧。在長視頻領域,內容成本是“燒錢”大項。為了拉新和留住既有用戶,平台需不斷投入資金來豐富自身內容。當依靠廣告和會員創收跟不上“燒錢”速度時,降低內容成本成為最直接解決方案。,愛奇藝最新年報显示,2021年其全年內容成本為207億元,同比下降了1%。其中四季度愛奇藝內容成本為49億,相比下降了5%。之後,愛奇藝將繼續內容製作、採購和運營方面做精細化選擇。,騰訊也在最新財報中表示,會採取措施優化成本,減少騰訊視頻的財務虧損。比如引入“市場價+會員后驗激勵”的分賬模式。換句話說,將最終的合同價與收視績效掛鈎,如果績效不理想,只能拿到固定的保底價格。,或許奈飛、愛優騰等一眾長視頻平台都已經意識到,“降本增效”的意義,不僅僅是讓內容成本回歸理性,而且能轉變“燒錢”獲客的互聯網思維邏輯,去尋求優質內容和現金流的穩定。,正如2022年3月初龔宇在財報電話會上提到,中國長視頻行業進入了一個追求效率、追求減虧,最終追求盈利的新階段。奈飛增加廣告業務,或也是面臨同樣處境。,畢竟,在面對困境時,“活下去”才是最重要且唯一的目標。,這對於僅靠用戶付費單一商業模式的奈飛來說,可以說是致命打擊。,連續兩季度財報爆雷,奈飛似乎也“飛”不動了。,

  • 杏鑫總代_賣一輛車凈賺1.2萬美元 馬斯克卻說這是“艱難的一季”

    杏鑫總代_賣一輛車凈賺1.2萬美元 馬斯克卻說這是“艱難的一季”

    俄烏衝突、高通脹、芯片短缺、奧密克戎肆虐,都擋不住特斯拉前進的腳步。美股 4 月 20 日盤后,特斯拉發布 2022 年第一季度財報。本季度特斯拉一共交付 31 萬輛,同比增長 68%。在出貨量提升和提高平均售價雙重因素的影響下,特斯拉單季收入大增 81% 至 187.6 億美元;非 GAAP 下的歸母凈利潤達 37.4 億美元,同比增長 255%。,俄烏衝突、高通脹、芯片短缺、奧密克戎肆虐,都擋不住特斯拉前進的腳步。美股 4 月 20 日盤后,特斯拉發布 2022 年第一季度財報。本季度特斯拉一共交付 31 萬輛,同比增長 68%。在出貨量提升和提高平均售價雙重因素的影響下,特斯拉單季收入大增 81% 至 187.6 億美元;非 GAAP 下的歸母凈利潤達 37.4 億美元,同比增長 255%。,

更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