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招商_繞了一大圈 電商大戰又要回歸線下了?
流量逐漸見頂的大背景下,電商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看似穩定的格局下實際正暗流涌動。,一方面,抖音、快手、小紅書們高舉 ” 興趣 “、” 種草 ” 的大旗侵入傳統電商平台的地盤,淘寶、京東、拼多多們對抗着共同的 ” 外敵 “,用核心優勢加築城牆的同時,藉助短視頻、直播發起反擊。,內部來看,馬雲、劉強東兩位創始人雖已經不在聚光燈下,但在外界普遍看來,二人此前的多次公開互嗆似乎早已決定淘寶 / 天貓與京東的模式將長期處於對立面。,而隨着外部環境的變化,淘寶和京東實際上正越來越像。京東不再固守單一的自營模式,而是與更多第三方商家共存,淘系電商則開始發力自營業務,且更注重配送服務質量,劍指京東腹地。,京東布局多年的線下實體生意,淘寶同樣正卯勁追趕,其線下服裝品牌集合店淘寶時尚(iFashion)已在上海落地。,多維度防守和進攻,兩大巨頭之間的火藥味,正越來越濃。,01,死磕線下生意,2016年,馬雲在雲棲大會上預測,純電商時代很快就會結束,未來10年、20年,新零售將取代电子商務。只有將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在這之後,越來越多的電商平台提出了關注線下市場的策略,例如京東提出 ” 無界零售 “,蘇寧的 ” 智慧零售 ” 等等。,2017年7月,劉強東在發表署名文章《第四次零售革命》時,首次提出了無界零售的概念。在劉強東看來,這包括 ” 場景無限、貨物無邊、人企無間 “。,因此在同一年,京東就表現出進軍線下市場的野心,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選址開設京東便利店。彼時京東預計到2022年京東便利店規模將達到100萬,且50% 將會建立在農村地區。,如今五年過去,京東便利店的擴張不算成功。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1年中國便利店TOP 100》榜單上,甚至沒有京東便利店的身影,TOP100的最後一名,門店數為132家。,做便利店生意,京東在基礎物流體繫上有一定優勢,但這一業態內核中並沒有太多京東屬性。,在那之後,更多與京東主營的家電、數碼業務有關的線下門店不斷出現在二三線城市的商圈中。,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京東已布局京東MALL、京東電器超級體驗店、京東家電專賣店、京東電腦數碼專賣店、京東之家、京東大藥房、七鮮超市、京東便利店、京東京車會等數萬家的線下門店。,今年7月,京東最新的線下項目――京東新百貨全國首家旗艦店也已在成都市正式開啟運營。與京東電器、京東電腦數碼專賣店相比,京東新百貨深度融合了美妝、服飾、居家、運動戶外等多種類商品,不再束縛在此前聚焦的品類中,明顯野心更大一些。,不同於一開始就自建物流體系、傾向實體化的京東相比,阿里進軍線下市場的方式更委婉一些。,京東剛開始建立京東便利店,阿里就花了224億港元獲得高鑫零售36.16% 的股權,當時高鑫在中國內地開設有446家實體門店,其中最知名的是大潤發。在此之前,阿里已成功入股蘇寧、收購銀泰。,也就是說,早在2017年,阿里龐大的實體布局就已經基本成形。,但使用 ” 鈔能力 ” 之外,淘系電商真正對打通線下市場的嘗試並不算成功。,例如早在2016年,淘寶就在杭州星光大道開了家名叫 ” 就試試衣間 ” 的品牌集合店,兩年後便悄悄關閉;2019年3月時,淘寶又在杭州嘉里中心開設了一家 ” 腔調taostyle” 品牌集合店,2020年年底卻也不見蹤影。,如今在上海落地的iFashion模式與以上兩者類似,即線下集合淘寶孵化多年的時尚品牌,以增加小品牌的影響力。,對比來看可以發現,京東與淘寶線下店的重心和目的都不相同,前者多以3C數碼為重心,線下店既能導流,也是一大營收來源,後者則以服飾為主,更多是為了打響新品牌的知名度,並進一步引流至線上。,02,京東進攻,淘寶防守,早年馬化騰接受採訪時曾表示,中國商業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借鑒、創新的過程。這句話同樣適用阿里與淘系電商,在商業的世界里,從來沒有先來後到之分。,因此儘管馬雲2015年便直言 ” 京東將來會因為方向性問題(指重資產、重人力的自營模式)成為悲劇 “,如今的阿里卻在不斷 ” 抄 ” 京東的作業。,例如今年3月,天貓正式推出 ” 貓享自營 “,在 ” 天貓會員店 ” 之後再次嘗試自營模式。,至於天貓做自營的背後原因,既有電商逐漸高度發達化,也離不開競爭對手的擠壓和自身主營業務的疲軟。,電商高度發達的表現,是服務水平和用戶體驗感的極致化,而其結果之一,便是要求平台通過類似自營的模式,提升整個交易流程的標準化程度。,外部來看,拼多多對下沉市場的強勢爭奪以及京東對看重商品質量、服務水平用戶群體的吸引力都給淘系電商帶來巨大壓力。,今年第一季度,淘寶天貓客戶管理收入同比下跌了10%,對應的淘寶天貓GMV同比下跌了5% 左右。,陸續推出淘特、淘菜菜等產品,是阿里對拼多多從下沉市場攻入的防守,天貓推出自營業務、菜鳥力推送貨上門服務則是阿里對京東步步緊逼的防禦。,如今再次布局線下店,同樣有些抵禦京東逐漸完善的線下商業體系的進攻之意。,阿里在防守,另一邊的京東則是在沉澱多年後主動出擊,且觸手開始伸向電商市場以外的細分賽道。,在主營的電商業務上,京東正有意擴大第三方賣家入駐數量和商品種類,補齊短板。,” 二選一 ” 不再可行后,京東順勢吸收了不少其他平台的商家流量,去年第四季度,京東零售的第三方商家新增數量超過了前三個季度的總和。,去年全年,京東新品發布規模同比增長超150%,若將時間線拉長來看,過去五年中,京東銷售的商品品類擴充了83%,新品牌增加了40%。,主營業務之外,京東在外賣、即時零售賽道上同樣行動不斷。,去年10月,京東對外發布了 ” 小時購 ” 業務,以達達的運力整合京東零售和京東到家的同城電商資源,數據显示,京東到家已經成為中國商超即時零售市場份額第一的平台;今年6月,京東零售首席執行官辛利軍在接受採訪時透露,京東正在考慮推出外賣服務。,03,結語,馬雲、劉強東此前的多次互嗆似乎都在反覆強調,雖然都屬於電商平台,阿里和京東最初設定的定位卻截然不同,前者做平台生意,後者巨虧近十年也要自建物流和堅持自營。,如今的 ” 二代目 ” ――京東集團新任CEO徐雷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CEO張勇也是兩個風格迥異的人,一個相對狂放,一個較內斂。,但二人也有一定共同點,例如均曾幫助公司度過困難時刻,張勇通過出售廣告位、打造雙十一購物節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幫助淘寶解決長期虧損的難題;徐雷則是在劉強東經歷明州事件后被推上台前,帶領京東走出用戶增長減少、股價暴跌的困境。,如今流量紅利見頂,自帶流量優勢的新选手們大有攪局之勢,兩位老牌巨頭又踏進了同一條河流。,掉頭做自營、接納更多第三方賣家、入局外賣 …… 阿里京東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應對新競爭環境,對線下生意鍥而不舍,可以說是自救或長期戰略布局,似乎也可以說是一對老戰友的默契選擇。,而隨着外部環境的變化,淘寶和京東實際上正越來越像。京東不再固守單一的自營模式,而是與更多第三方商家共存,淘系電商則開始發力自營業務,且更注重配送服務質量,劍指京東腹地。,流量逐漸見頂的大背景下,電商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看似穩定的格局下實際正暗流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