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代理開戶_七年虧損超60億,途牛還沒走出冬天

  • 内容
  • 评论
  • 相关

“要旅遊,找途牛”,曾經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如今早已經慢慢淡出視線,伴隨而來的途牛從高光時刻到如今的落寞與掉隊。,近日途牛公布了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止的未經審計的二季度業績報告。從報告來看,該季度途牛營收同比增長373%達到了1.61億元;凈虧損大幅縮窄,從去年同期的1.55億元收窄至1401.4萬元。,看似向好的數據真的說明途牛在慢慢走出頹勢嗎?從備受二級市場青睞到如今的艱難發展,途牛到底經歷了什麼?面對困窘的境地,途牛又該如何突圍?,控本節流,虧損難擋,從業務結構來看,途牛主要分為打包旅遊產品收入和其他收入。該季度中打包旅遊產品收入同比增長906.9%達到了1.27億元;其他收入同比增長60.6%達到了3450萬。,雖然收入大幅上漲,但途牛仍然處於虧損狀態。之所以該季度虧損減少90%主要原因在於途牛對費用成本的控制。其中市場營銷費用同比下降46.8%為4480萬元,管理費用同比下降31.8%為4150萬元。,短期看來,成本費用的控制的確可以幫助途牛減少虧損,但長期來說卻並非妙計,成本的控制始終存在着界限,一個企業不可能永遠不支出不擴張不研發,如何開源獲取更多的營收渠道、合理化營收結構來夯實利潤,或許才是途牛眼下最應該做的事。,此次財報显示途牛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及短期投資共11億元。途牛方便表示“公司目前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投資到期產生的現金流,將足以滿足未來一年日常業務運營過程中所需要的資金和資本支出。”但是在一年之後呢?途牛又該如何面對可能發生的資金流緊張的狀況呢?,補貼換市場,七年累計虧損60億,為了搶佔市場份額,途牛選擇了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自2014年上市以來,途牛虧損金額總共超出了60億元,請明星做代言、高額投入做廣告、綜藝植入等,在品牌營銷方面絲毫不遺餘力,甚至還曾豪擲1.48億隻為拿下某綜藝的特約合作,但大筆投入帶來的是與之截然相反的業績。,節節攀升的營銷費用,始終沒有換來漂亮的凈利潤,途牛仍然連年處於虧損之中。一直以來途牛圍繞的都是“低價路線”,用補貼的方式砸錢換取用戶,這種策略雖然能夠有效吸引對價格敏感性的人群,但同時也降低了用戶體驗。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旅遊並不屬於高頻次的消費,用戶忠誠度和復購率都很難鞏固,自然也難言賺錢。,途牛的“敗”不僅僅體現在“虧損”上,其頻繁的管理層變動更是在進一步消耗着資本市場的信心。,2016年,途牛營收迎來歷史性的新高,達到了105億,但凈利潤也開闢了虧損24.27億的“新高度”。也正是在這年之後,途牛內部人事頻繁動蕩,聯合創始人嚴海鋒及首席財務官楊嘉宏於2017年年底離職;2020年上任不足3年的CFO辛怡選擇了離職……高管的頻繁離任也被認為是內部管理方面存在不足。,2020年疫情的影響讓資本對途牛徹底喪失了耐心,這一年,途牛的股價一度跌破1美元關口,市值大幅縮水,甚至受到了納斯達克退市警告,徘徊在窘迫的邊緣。淡馬錫也對其進行了減持,退出主要股東行列;京東將其所持有的全部途牛份額都轉讓給了凱撒集團。,途牛上市時,其創始人於敦�栽�表示,“中長期實現盈利不是問題,與攜程的關係將更加差異互補,共同將中國在線旅遊市場份額的蛋糕擴大。”,回顧在線旅遊市場的玩家,攜程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在線旅遊服務提供商,2021年第一季度其凈營業收入達到了41億元,繼續保持了盈利的勢頭,基本面持續向好;同程藝龍緊密捆綁微信,流量來源自然不必擔心,加之國內旅遊市場復蘇明顯,其第二季度的月活規模和月平均付費用戶均創下了新高。,如今的途牛不管是資金儲備還是市場份額均遠遠落後,加之沒有可靠的流量入口,穩固的護城河,對於燒錢成習慣的途牛來說更是一大痛點。,值得一提的是,途牛曾因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等問題被工信部依照相關法律和規範性文件要求下架,且還存在過捆綁搭售的現象。,小結:,途牛的過往與燒錢營銷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但這幾年來的業績也充分的說明了一個殘酷的事實,“燒錢買不了盈利模式,也買不了未來。”OTA行業的第一梯隊里早已沒有了途牛的身影,內憂外患之下,途牛的未來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控本節流,虧損難擋,“要旅遊,找途牛”,曾經耳熟能詳的廣告語如今早已經慢慢淡出視線,伴隨而來的途牛從高光時刻到如今的落寞與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