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總代理_易被“網絡欺詐”的人群畫像來了 看你中招沒

  • 内容
  • 评论
  • 相关

2月1日,中國銀聯攜手各大商業銀行及支付機構發布《2020移動支付安全大調查報告》。紅星新聞記者獲悉,2020年移動支付呈現三大新特點,包括將移動支付作為最常用支付手段的人群佔比進一步提高、便民線上支付場景建設加速、移動支付時首選網貸資金的人數佔比上升。報告显示,如今網絡欺詐仍無孔不入,經過調查,四大類易受騙人群的畫像也逐漸清晰。,98%受眾視移動支付為最常支付方式,報告數據显示,98%的受訪者將移動支付視為其最常用支付方式,較2019年提升了5個百分點。其中,二維碼支付用戶佔比達85%,同比增加6個百分點。,據介紹,每日3付是2020年移動支付的平均水平,支付頻次超過3次的比例較2019年提升11個百分點,超過5次的佔總人群的四分之一。報告指出,95后是高頻支付主力軍,特別是95后男性,平均達到了每日4付的頻次。,選擇直播購物 女性比男性高出7個百分點,在新的形勢下,更多線下支付向網絡直播、醫療支付等消費場景遷移、延伸。數據显示,30%的受訪者會經常使用網絡直播購物,女性比男性高出7個百分點,且年紀越輕越喜愛這種模式,接近4成的學生受訪者表示會經常使用網絡直播購物。,同時,新興的線上支付平台與線下小攤販、菜場、水果店等實體商店有機融合,成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網詐”損失整體下降 新型詐騙更需警惕,報告显示,今年僅8%的受訪者在網絡欺詐中遭遇經濟受損,相較2019年減少4個百分點。但詐騙無孔不入,有四分之三的民眾均表示收到過詐騙信息,其中八成來自短信渠道。 ,同時,不法分子對不同人群實施精準詐騙行為值得公眾重點防範,例如:未婚女性,尤其是90后、00后群體遭遇較多購物類詐騙,主要表現為虛構優惠、客服退款、虛假網店等。新一線城市人群、80后、90后未婚男性,職業以企業主、網店微商店主則遭遇較多釣魚、木馬病毒類詐騙與二維碼代收款、刷單、處理交通違章、高額透支、虛構險情類騙局。公司職員、企業主、以及老年人更多遭遇仿冒公檢法等身份類詐騙威脅。二、三線城市受訪人群則遭遇較多社交軟件中發布的活動類詐騙與繳費等日常生活類詐騙。,據了解,參与過網絡賭博的群體中近六成遭受詐騙且損失額超過2500元。未婚男性、大專及以下、服務業人員、企業主、私營業主、個體戶等更易陷入網絡賭博詐騙。參与“跑分”的群體中,近五成亦有損失發生,人均損失額超過1000元。,公眾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有待提高,調查結果显示,98%的受訪者認為移動支付是安全的。但公眾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仍待進一步提升。,調查指出,大多數人認為其安全防範措施相對薄弱,特別是高齡與低收入群體使用的支付驗證方式種類單一、不安全移動支付行為偏多,如“所有支付密碼都相同”和“連接公共Wifi的狀態下支付”的風險問題表現較為突出。,同時,報告显示用戶對風險的認知更多放在支付交易驗證環節,約七成人群會在轉賬時核驗收款人信息,超過六成人群會關注每一筆交易的提示,但是其他安全操作關注不足,如設置複雜交易密碼、設置每筆交易上限、仔細閱讀交易環節的安全提示等有效措施的用戶佔比僅不足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