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一則供應商爆料新東方帶貨不要坑位費和大量樣品的消息衝上微博熱搜。熱搜內容显示,農產品品類直播帶貨的傭金比例為10%-15%,東方甄選現在要的不是賺錢,而是吸粉。,有供應商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之前感覺東方甄選是做教育的,人都很踏實質樸,也不會像一些平台的主播,張口閉口先談要坑位費,而是態度嚴謹,一開始就要了公司的各種資質證明,嚴格把關了質量。,此外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很多平台為試吃樣品,開播前都會問品牌要大量樣品用來展示與試吃,但俞老師的團隊很克制,一開始寄了幾份過去,他們就說夠了,只要有幾個展示夠用就行。,對此,中國證券報記者向新東方方面求證,新東方方面回應稱:帶貨不要坑位費和大量樣品消息屬實。,對於目前直播業務的發展,新東方方面稱,直播是新東方目前發展勢頭比較好的業務,但並不是說新東方目前的全部工作都在直播。“我們傳統優勢的業務也都在做的,比如出國留學、國際教育、大學生業務。”,此前,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個人微信公眾號發文稱:我把直播經濟叫做商業的第三次革命。第一次是大賣場,第二次是電商,第三次就是直播帶貨。,隨着新東方教育產品的不斷完善,如何讓這些教育產品抵達千家萬戶,就是新東方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自去年政策之後,我對新東方的定義是成為以教育產品為核心的教育公司。產品需要銷售渠道,我發現最有效的銷售渠道除了找代理,就是直播帶貨。,此外,隨着帶貨熱度的提升,新東方的東方甄選也在緊鑼密鼓的招人擴大規模。BOSS直聘相關信息显示,目前東方甄選招聘崗位中,雙語主播月薪5萬到6萬元,帶貨老師、主播月薪是2萬-4萬元不等。,,對此,中國證券報記者向新東方方面求證,新東方方面回應稱:帶貨不要坑位費和大量樣品消息屬實。,6月14日,一則供應商爆料新東方帶貨不要坑位費和大量樣品的消息衝上微博熱搜。熱搜內容显示,農產品品類直播帶貨的傭金比例為10%-15%,東方甄選現在要的不是賺錢,而是吸粉。,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自動駕駛(FSD)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因為這是特斯拉價值不菲還是一文不值的關鍵。,特斯拉最近的股價受到較大打擊,這與馬斯克宣布收購推特有關, 馬斯克出售股票給收購推特融資的做法影響了眾多投資者。,不過,特斯拉目前仍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目前價值接近7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6862億元)。,據悉, FSD Beta 10.13將會在近兩周發布,將在目前版本10.12.2基礎上有巨大飛躍, 可以完全脫離對地圖數據的依賴,在零地圖數據的路上完成自動駕駛。,馬斯克打算在年底實現100萬輛的測試車輛小目標,但目前的FSD Beta並非是完全自動駕駛系統,需要駕駛人監測系統,隨時準備接管車輛控制。,馬斯克表示,如果特斯拉不解決自動駕駛問題,公司價值將幾乎為零。,儘管特斯拉目前已經數次推遲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原定計劃,但馬斯克一直相信特斯拉終會解決自動駕駛問題。,據悉, FSD Beta 10.13將會在近兩周發布,將在目前版本10.12.2基礎上有巨大飛躍, 可以完全脫離對地圖數據的依賴,在零地圖數據的路上完成自動駕駛。,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自動駕駛(FSD)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因為這是特斯拉價值不菲還是一文不值的關鍵。,
近幾個月來,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已接近5年內的“冰點”。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2022年1~4月,中國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30.3%,降幅創5年內新高,相比去年同期的1.25億部,累計出貨量僅為8742.5萬部。6月伊始,各大電商平台的618電商購物節逐漸啟動,難熬的春天迎來結尾。,一名業內人士表示:“618或許將帶來今年國內手機銷量的高峰,緩解手機供應鏈上下游的壓力。”據京東官方消息,618正式開啟后,小米、蘋果兩家手機僅1秒銷售額即破億。,不斷增長的線上訂單終於讓手機廠商們得以喘息,但圍繞着手機產業鏈的人仍在尋覓各種出路,像是“中場休息”。,潮電智庫董事長孫燕飈告訴《IT時報》記者,蘋果終於要在安卓廠商火熱的“摺疊屏”上邁出第一步,供應鏈人士向他透露:蘋果將在今年9月發布一款可摺疊的平板設備。,倘若上述消息屬實,2022年,國產手機無疑將面對更多挑戰。,月虧二三十萬 經銷商閉店求生,對於經銷商來說,相比同一兩家手機品牌深度捆綁,更好的辦法是兼賣所有品牌的手機。但在今年春天,由於整體市場慘淡,這場“風暴”顯然避無可避。,“今年虧死了。”尹捷(化名)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他是南部某省會城市的一名手機經銷商,經營着vivo、三星、華為、小米體驗店以及綜合手機賣場共10多家手機店。,據Canalys 發布的第一季度數據,除去年同期銷售受限的榮耀實現同比增長,國內各家手機品牌廠商出貨量皆出現下滑,其中vivo出貨量下滑44%,OPPO下滑34%,小米下滑22%,僅蘋果上升17%。,圖源:Canalys,這種情況或許仍將持續。日本《日經亞洲》雜誌在5月18日的一則報道中稱,小米、OPPO、vivo已通知供應商,未來數季將砍單約二成。,今年以來,尹捷統計整體店鋪的銷量已經下滑20~30%,“所有店鋪都在虧”,一個月總共要虧20~30萬。為了降低虧損,他只能向商場請求降租,或是“抱緊運營商的大腿”開設合作店鋪。此外,綜合考慮房租、成本等因素后,他還關閉了兩家虧損較多的門店。,銷量下跌並非從今年開始。在尹捷的印象中,去年8月到11月,整體店鋪銷量平均每月都會下滑10%,而今年尚未回暖便又開始下滑,“去年8月剛開始下滑,一些品牌還能盈利,後來便撐不住了。”他回憶道。,“全球市場經濟環境下行是大背景,而國內疫情也直接影響手機市場。”孫燕飈總結道,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及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接連受到疫情影響,意味着國內手機一線市場、70%的二線市場、30%的三線市場都會受到波及,其中僅北上廣深便佔據國內3成手機銷售市場,其中主力人群消費的1500~4000元價格區間的手機銷量驟減。,為清庫存:618手機大量降價,“今年618我們不會特地拿貨,還有一定庫存。”尹捷表示,以往臨近618,一些經銷商會有“壓貨”的做法,從經營角度考慮,一是能做“618線上線下同價”的活動來保護線下;二是臨近高考季后的暑假,銷量也有一定保證。,據潮電智庫預計,今年國內手機行業已有3000萬部智能手機庫存,其中成品庫存超過2000萬部,半成品和核心部件庫存超過1000萬部,在當今市場環境下,這很可能需要手機廠商花2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消化。,同時,圍繞“壓貨”,一些聲音也在網絡上發酵。一名ID名為“修行的高大個”的雪球網友爆料,由於今年市場慘淡,某家廠商省級代理大舉低價拋售存貨,從而促使“壓貨”模式崩潰。,,當線下渠道徹底“遊離”在618之外,手機廠商在線上電商瘋狂下注。,《IT時報》記者了解到,從5月下旬到6月初的短短十幾天時間里,榮耀、OPPO、vivo、小米紛紛推出新品,包括OPPO Reno8、榮耀70、紅米Redmi Note11T Pro在內的眾多新機直接登上618。此外,各家手機廠商皆有降價超1000元的機型。,業內人士指出,今年618手機廠商大量降價、推新品的行為,更像是為了清庫存展開的“機海戰術”。,摺疊屏風口:或成對抗蘋果“利器”,今年市場低迷,摺疊屏手機卻呈現逆勢增長的態勢。據DSCC數據,今年一季度摺疊屏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571%,單季度出貨量達到222萬台。,“摺疊屏將是高端手機的一個主流方向。”孫燕飈向記者指出,相比蘋果,國內安卓廠商在摺疊屏方面起步更早,摺疊屏或成趕超蘋果的“利器”。,“我們的摺疊屏手機賣得最好的是華為P50。”尹捷說,或許對於線下手機店鋪來說,銷售摺疊屏手機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線下可以明顯看到摺疊屏手機的銷量在提升,而一部手機的溢價空間也非常高,有時能達到2000~3000元。”,618正被蘋果“霸榜”,6月15日,京東“618手機競速榜”累計銷售量榜首仍由iPhone13佔據,“4000~6000元”以及“6000元以上”兩個價格區間的前一二名分別為iPhone13、iPhone12以及iPhone13 Pro Max、iPhone13 Pro。, ,結合上文提到蘋果國內市場第一季度手機出貨量提升17%的數據,不難看出,華為留下的高端手機市場很大一部分或由蘋果“收下”。面對這樣的現狀,去年下半年小米、榮耀等廠商紛紛進軍高端,摺疊屏儼然已成風口。,今年開年僅4個月,已有華為Mate Xs 2、vivo X Fold、榮耀Magic V三款摺疊屏手機上市,其中在4月11日發布的vivo的首款摺疊屏手機X Fold意味着,當前主要安卓廠商已悉數“摺疊”。,當前,佔據摺疊屏手機銷量榜首的是三星,據DSCC數據,在全球摺疊屏市場,三星佔據74%市場份額,而華為、OPPO則位列第2、3名。,今年4月,天風國際行業分析師郭明�表示,蘋果在測試一款搭載9英寸可摺疊显示屏的設備,而像素密度介於iPad、iPhone之間,他認為蘋果將按照中型設備、大显示屏設備、iPhone等小型設備的順序進行可摺疊產品研發,同時摺疊屏iPhone或許不會早於2025年推出。,蘋果的摺疊屏手機何時到來仍未可知,但國產手機仍有不少“思考題”。,“摺疊屏手機需要解決根本應用場景問題,找好產品的定位。”孫燕飈說,上下摺疊類型的手機要比左右摺疊類型的手機更小巧,受到女性歡迎,而後者標榜的電影、遊戲體驗,並非目標客群“高端商務人士”的剛需。此外,摺疊屏手機的厚度、重量也是影響體驗的問題。,潮電智庫董事長孫燕飈告訴《IT時報》記者,蘋果終於要在安卓廠商火熱的“摺疊屏”上邁出第一步,供應鏈人士向他透露:蘋果將在今年9月發布一款可摺疊的平板設備。,近幾個月來,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已接近5年內的“冰點”。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2022年1~4月,中國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30.3%,降幅創5年內新高,相比去年同期的1.25億部,累計出貨量僅為8742.5萬部。6月伊始,各大電商平台的618電商購物節逐漸啟動,難熬的春天迎來結尾。,
【投融快訊 6月14日】海納雲是一個数字城市物聯生態平台,公司專註於開發数字城市物聯科技平台。基於海納雲AIoT平台,為社區、園區、鎮街、樓宇、酒店等“城市微單元”提供数字基礎設施建設、建築全生命周期管理、物聯網大數據運營服務等一站式、全場景化解決方案。近日完成2億元A輪融資。,青昀新材是一家特種纖維材料研發生產商,專註於研發、生產和銷售閃蒸紡超材料鯤綸。這是一種高強度又防水透氣的特種纖維材料,通過無紡布的形態進行排布。近日完成超億元A輪融資。,睿科集團是一家實驗室自動化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商,是專註於檢驗檢測行業效能提升的自動化、智能化實驗室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近日完成超億元A輪融資。,,,【投融快訊 6月14日】海納雲是一個数字城市物聯生態平台,公司專註於開發数字城市物聯科技平台。基於海納雲AIoT平台,為社區、園區、鎮街、樓宇、酒店等“城市微單元”提供数字基礎設施建設、建築全生命周期管理、物聯網大數據運營服務等一站式、全場景化解決方案。近日完成2億元A輪融資。,
新東方雙語帶貨突然火爆全網,6月10日,在東方甄選直播間,自黑撞臉“兵馬俑”、號稱8年教過50萬學生的英語老師董宇輝,一般介紹五常大米,一邊在白板上講解如何用英語表達產品特點。,6月10日、11日两天,東方甄選直播間的七八位主播都是“雙語帶貨”,都表達清晰,口齒伶俐,讓眾多網友折服。,這種別開生面的直播模式瞬間就火了。6月11日,東方甄選直播18小時17分鐘,最高在線人數8.86萬,預估銷售額達1992.17萬元,相比開播之初增長了40倍。,6月9日至11日,東方甄選直播間粉絲單日增長分別為44萬、77萬、30萬,合計,交易額增長量分別為262萬元、1123萬元、522萬元。,:-0 又是一種創新的帶貨思路,但董老師這種專業知識豐富、語言幽默又不適文採的主播,很難複製。,羅永浩宣布退出所有社交平台稱將再次埋頭創業,6月13日凌晨消息,羅永浩正式宣布“離開”交個朋友管理層,同時退出微博等社交平台,“再次埋頭創業去了”。據交個朋友透露,未來幾年原則上不會再接受媒體採訪,羅永浩希望通過此舉排除外界的干擾,“埋頭從事下一代智能平台產品的研發”。同時,羅永浩個人新開“產品經理羅永浩”的微博,僅限業務相關的交流和闢謠。,據中新經緯報道,知情人士透露,“退網”后,羅永浩還會來直播間帶貨,“他會保持和現在差不多的頻率,每月或者每周都來直播間帶貨。”,IT之家了解到,羅永浩將從交個朋友的“首席好物推薦官”變為“首席品牌監督官”,將持續關注選品質量和消費者反饋。同時,羅永浩也表示,將更多投入精力在AR創業領域。,:-0 這叫退出所有社交平台?,中國知網將向個人用戶提供查重服務,6月12日零點,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即日起,中國知網向個人用戶直接提供查重服務。所有個人用戶均可登錄中國知網個人查重服務唯一官方網站使用文獻查重服務;個人版定價參照市場通行的按字符數收費的方式,定為1.5元/千字。,至於開放個人查重的原因,知網解釋稱“過去只面向機構提供查重服務,忽略了廣大個人用戶學術規範自檢與查新等實際需求,客觀上造成了黑市與高價的問題。實際上,查重並不能替代學術價值的判定,文字重複率與論文的質量也無直接關係。”,:-0 時間很微妙,明年的畢業生可以使用這項服務了,網易雲音樂宣布與韓國SM娛樂公司簽訂数字音樂版權協議,根據協議條款,兩家公司將攜手開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廣韓國音樂和藝人,為音樂愛好者和藝人帶來更多優質的音樂內容。SM娛樂公司旗下有包括安七炫、BoA、東方神起、SUPERJUNIOR、少女時代、SHINee、EXO、RedVelvet、NCT、aespa等眾多知名藝人作品。,SM娛樂公司成立於1995年,是一家引領全球範圍內K-POP潮流的綜合性娛樂集團,在北美和歐洲等海外市場擁有很強的國際影響力。網易雲音樂已先後與摩登天空、香港英皇娛樂、中國唱片集團、樂華娛樂等達成版權合作。未來,網易雲音樂將繼續推進與上游版權方的合作。,:-0 殭屍粉迴流,抖音對借重大事件蹭熱博關注行為實行封號禁播禁言處罰,6月12日消息,今日,抖音安全中心發布關於打擊借重大事件蹭熱博關注的公告稱,公告稱,近日,平台在巡查中發現,在一些廣受關注的社會熱點事件中,少數帳號為了博取關注,或進行仿冒、蹭熱等行為,或藉機發布煽動對立內容,或鼓動他人實施違法行為。對此,平台予以了堅決打擊處理,對相關視頻、評論予以下架、刪除等處理,對相關帳號進行封禁、禁言等處罰。目前,平台對61個存在不當言論的帳號,分別給予封禁、禁播、禁言等處罰。另外,平台還集中處置了157個以修改昵稱等方式仿冒他人,博取關注的帳號。,:-0 對無底線的博眼球行為嚴厲抵制,這種別開生面的直播模式瞬間就火了。6月11日,東方甄選直播18小時17分鐘,最高在線人數8.86萬,預估銷售額達1992.17萬元,相比開播之初增長了40倍。,新東方雙語帶貨突然火爆全網,
習慣了躺着賺錢的,也終於願意做些改進了。,6月12日,中國知網宣布,即日起將向個人用戶直接提供查重服務,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則通過研究生培養單位指定機構提供個人查重服務。,圖片來源:中國知網,對個人用戶提供服務的價格也非常優惠,相比以往查重動輒要幾百乃至上千,現在只需要1.5元/千字,不高於市場主流同類產品,按照一萬字的論文查重三次算,只需要45元。研究生們雖然享受不到這個價格,但知網也承諾擬為學校指定的內部機構提供包年不限次的服務方式,作為校內正規渠道向研究生個人提供學位論文查重服務,研究生學位論文免費查看的次數也會增加。,圖片來源:知網公眾號,僅從知網公眾號挑選的留言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大學生們苦“論文查重收費”久矣,論文查重幾次,可能一個月的伙食費就沒了,對經濟尚不獨立的大學生們來說可是不小的負擔。而此次知網也頗有“唾面自干”的風範,願意為一直以來存在的高價查重的問題負責,只能說,這樣的態度,好的都不太像一向“高冷”的知網了。,圖片來源:知網公眾號,而所有人心知肚明的是,這樣的改變與知網不久前深陷輿論漩渦,乃至被市場監管總局涉嫌實施垄斷行為立案調查是分不開的。,圖片來源: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能賺錢”的知網,2019年,被北京大學博士后科研站錄用為博士后研究員的翟天臨在一次直播中,對網友提出的在知網能否搜到其論文的問題,隨口反問:“知網是什麼東西?”,正經搞學術的,誰會不知道知網呢?之後他被爆出在成績、論文等方面的一系列作假,連帶着知網也跟着“出圈”火了一把,有網友因此把2019年戲稱為“天臨元年”。,圖片來源:網絡,翟先生不通學術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知網是搞學術的必備,但也是家能賺錢的公司。知網由隸屬於同方股份的兩家公司運營,同方股份財報數據显示,2021年知網全年營收達到12.89億元,毛利率高達53.3%,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為1.94億元,在毛利率方面,始終在子公司中保持第一。,2021年同方股份主要子公司收益情況 圖片來源:同方股份2021年財報,而這還是知網毛利率下降之後,從2005年至2021年,知網的毛利率最高點曾達到72.1%,平均高達61.86%,遠超過85%以上的上市公司,營收規模也持續上升,總營收超過112億。凈利潤方面,知網2016年就達到1.76億元,之後都保持在1.9億到2億之間。,那麼,知網是靠什麼賺錢的呢?,知網的收入來源主要有三種形式:學術機構及高校的訂閱費用、個人的下載收費、全國大學生的論文查重服務費。,由於知網收錄了我國絕大多數的學術資源,高校、科研機構、技術協會等機構人員在從事學術時,都需要從知網上下載相關的論文,不過需要辦理會員才可以下載。官網显示,會員季卡售價348元,暢讀年卡為698元,尊享版本則高達1298元。,圖片來源:知網,高校、科研機構、技術協會等機構通常以打包的形式購買知網的服務,即便如此,每年仍然需向知網繳納數百萬學術費用。2022年,清華大學的續訂費用為188.03萬元,武漢理工大學為127.85萬元,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共同出資103.4萬。此外,訂閱費的價格也一直在漲,從2019年到2022年,北京語言大學的採購費從44.5萬元漲到65.45萬元,漲幅47.1%;中南大學從135.5萬元漲到了150萬元,漲幅約10.7%;武漢理工大學從115萬元漲到127萬元,漲幅約10.4%。,由於知網的定價機制並不透明,很多高校跟機構也因此感到不滿。,2016年1月7日,武漢理工大學曾就中國知網漲價問題發布過相關說明:“自2000年起,知網的訂閱費每年都會漲10%,特別是2012年漲幅高達24.36%,從2010年到2016年漲幅達132.86%,年均漲幅18.98%”,2016年3月,北京大學圖書館發布公告稱:“由於知網數據庫漲價過高,圖書館目前正在全力談判,上一年度合同期截至2016年3月31日,期滿後知網數據庫隨時可能終斷北大的訪問服務。”,下載收費方面,知網官網上的“中國知網會員・流量計費標準表”显示,常規数字出版期刊全文和會議論文按照每頁0.5元價格收取下載費,碩士學位論文每本下載價格為7.5元,博士論文則是每本9.5元。此前,碩士論文為15元每本,博士論文高達每本25元。,此外,知網還對年鑒、字典詞典工具書、專利、科技成果等進行收費,相關學術的圖片也要2元每張。,圖片來源:知網,而查重費用就是文章開頭所提到的。2011年開始,除了碩博研究生的論文必須查重外,教育部發文要求本科畢業論文也必須進行查重檢測,作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學術論文數據庫檢測機構,知網查重也成為在中國進行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幾乎避不開的一項費用。,圖片來源:知網,“涉垄斷”的知網,今年4月,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特聘副教授郭兵起訴知網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進行調查。,此事的起因,就是郭兵教授發現,自己需要通過學校圖書館並繳納一定費用后才能獲得知網的“查重服務”。郭兵教授認為,知網的做法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嚴重的損害了用戶的合法權益。,4月2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回復媒體網上留言時表示:“已關注到各方面反映的知網涉嫌垄斷問題,正在依法開展相關工作。,5月13日晚間,市場監管總局給同方股份的子公司“知網北京”和“知網数字出版社”發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垄斷案件調查通知書》,並表示近期注意到關於知網垄斷對相關事宜,正在對其進行反垄斷調查。,同方股份隨即表示,將堅決支持,全力配合上述調查工作。知網北京也回應稱“堅決支持,全力配合”,並以此調查為契機,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徹底整改,依法合規經營。,圖片來源:知網,回顧知網的成立和發展,可以說“屠龍的勇士終成惡龍”。1995年,《中國學術期刊》正式立項,1998年,世界銀行提出了“國家知識基礎設施”的概念,1999年6月,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的“中國期刊網”開始上線服務,這就是知網的前身。,中國期刊網的初衷是知識共享,為學術研究和知識傳播帶來便利,國家將其列為國家級火炬計劃項目,大量高校無私貢獻出自己的學術資源,教育部、科技部、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等各部門也予以支持。2003年,中國期刊網發展為集期刊、報紙、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圖書、年鑒、多媒體教育教學素材為一體的知識服務網站,同年正式更名為“中國知網”。,目前據其官網显示,知網已收錄中國大陸出版的10320種期刊,全文文獻總量6000萬餘篇,其中學術期刊8439種,核心期刊1978種,收錄率達到99%,其文獻收錄總量超過2.8億,碩博論文達到300萬篇以上。對之對比,萬方收錄8400餘種期刊,其中核心期刊3300餘種,在論文數據庫方面,知網遙遙領先,在論文查重和文獻參閱上有着其他平台無法比擬的優勢。,據知網消息,知網在高校市場上的佔有率是100%,90%以上的中國學術資源檢索和全文下載來自知網。2021年,知網的個人讀者超過2億人,日均訪問量達1600萬餘人次,全文下載量達到23.3億餘篇。,知網是否構成垄斷?按我國《反垄斷法》規定,垄斷行為主要包括三種情況:,1.經營者達成垄斷協議;,2.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3.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相比之前的阿里等互聯網公司,知網存在更多的爭議,比如其究竟算是學術文獻服務領域還是知識付費領域,是否擁有市場支配地位,以及是否濫用了支配地位等。《反垄斷法》第十七條規定,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從事下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包括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等行為。,如果知網訂閱費的漲價和論文查重價格高於市場價等行為被認定垄斷,又將處以怎樣的處罰?參考“處罰上一年的銷售額1%-10%”的規定,以知網2021年12.89億元的營收計算,罰款為1289萬元到1.289億元之間。考慮到知網沒有更具體的案例來參考,一切還要等具體的判決下來。,但從知網對個人論文查重“知錯就改”的變化來看,其可以改進的空間應該還不小。,此前,武漢大學競爭法與競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孫晉曾對媒體表示,在中國法律框架下,學術資源的集中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但這並不代表學術數據庫可以無限的擴張和隨意的濫用市場地位。學術文獻彙集了人類智力成果的重要載體,具有不可替代性,它可能比一般商品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造成的危害更大。,希望知網可以變得更好,將造福中國學界作為業務的出發點,而非執着於多賺些錢。,對個人用戶提供服務的價格也非常優惠,相比以往查重動輒要幾百乃至上千,現在只需要1.5元/千字,不高於市場主流同類產品,按照一萬字的論文查重三次算,只需要45元。研究生們雖然享受不到這個價格,但知網也承諾擬為學校指定的內部機構提供包年不限次的服務方式,作為校內正規渠道向研究生個人提供學位論文查重服務,研究生學位論文免費查看的次數也會增加。,習慣了躺着賺錢的,也終於願意做些改進了。,
北京時間6月9日晚,阿里巴巴美股經歷了一場盤前巨震,從跌超6%直線拉升至漲超6%,最終當天收於109.90美元,跌9.72美元,跌幅為8.13%。,這場過山車式的股價震蕩,和一則市場傳聞有關。,6月9日,有媒體報道稱,中國證監會成立工作組評估螞蟻集團重啟上市。對此,證監會6月9日晚間在其網站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答記者問”的形式回應:“證監會沒有進行這方面的評估和研究工作,但我們支持符合條件的平台企業在境內外上市。”隨後,螞蟻集團也發布中英文雙語公告表示:“螞蟻集團正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專註落實整改工作,目前沒有啟動IPO的計劃。”,自從2020年11月3日上市前夕被一夜叫停后,這個曾有望問鼎全球最大規模IPO的公司便站在了風口浪尖之上,一舉一動都會被各方解讀,外界關心的就是,螞蟻集團何時才能重啟上市?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2020年11月17日出席第三屆創新經濟論壇時對外表示,螞蟻集團何時上市,取決於政府如何重組對於金融科技企業的監管框架,也同樣取決於企業如何應對監管環境的變化。,如今,距離暫停上市已584天,螞蟻在上市失敗后,积極對內進行合規化改革,大刀闊斧關停了許多重要金融業務,修正自身的金融屬性。今年3月,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國新辦舉行的“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和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螞蟻集團自查基本結束,整改還沒結束,有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探索,有新情況會及時披露。,近期最令人關注的信號,是螞蟻集團新聘兩位女性擔任獨立董事。6月1日,螞蟻集團官網更新了管理團隊信息,新增楊小蕾和史美倫擔任獨立董事,史美倫現任港交所主席,有金融界“鐵娘子”之稱,2001年至2004年,她還曾擔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被稱為“是少有精通中港兩地金融市場的精英”。楊小蕾則是恆豐銀行獨立董事。,與此同時,6月1日,螞蟻集團在最新發布的2021年可持續發展報告中表示,螞蟻決定“全面引入ESG框架,升級公司可持續發展治理體系,引領螞蟻的價值創造和行穩致遠”。,去年12月,港交所刊發了修訂后的《企業管治守則》及相關《上市規則》,進一步提升香港上市發行人的企業管治標準,其中,要求企業的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需要與年報同時刊發;不再接受發行人董事會只有單一性別的成員,並要求發行人制定達到董事會成員性別多元化的可量化目標及時間表。結合螞蟻集團一系列動作,外界揣測,螞蟻是否已經進入重啟上市的準備階段。,而回望IPO擱淺近600天,螞蟻的業務不斷收縮,經營利潤也出現下滑。2020年8月底,美國富達投資對螞蟻集團的估值高達2950億美元,中止上市后,2021年6月,富達投資將螞蟻的最新估值下調至780億美元,估值跳水。,“鐵娘子”任獨董,近日,螞蟻集團官網更新了一系列管理團隊變更消息,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增加了楊小蕾、史美倫兩位獨立董事。同時,蔣芳不再擔任螞蟻集團非執行董事,春華資本創始人胡祖六不再擔任螞蟻集團獨立董事。這一次人事變動之後,螞蟻集團的股東代表董事從3位減少到2位,獨董佔比則上升到50%。,通常來說,國內上市公司獨董的標配是:一位法律專家、一位財會專家和一位行業專家,再外加一位教授學者。目前螞蟻的4名獨立董事,分別為郝荃、黃益平、楊小蕾、史美倫,從履歷構成看,剛好符合這一標配。,這次完善董事會架構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是因為出現了史美倫的名字。史美倫是資本市場的一位傳奇人物,在業界的地位和名聲非同一般,公開履歷显示,史美倫1993年任香港證監會企業融資部高級總監;1994年任香港證監會執行董事;1997年,史美倫領導香港證監會同聯交所共同推動打擊黑庄,使當時的炒風隨之陡然下降;1998年1月1日起出任香港證監會副主席兼營運總裁。,2001年,剛剛卸任香港證監會副主席的史美倫赴京就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一職。在剛上任的9個月里,證監會就密集出台了51條法規和條例,其中包括《虧損上市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的發布,由此正式確立中國資本市場退市制度的全面實施。史美倫任職的三年,是一段掃清A股不良之風的激蕩歲月。2004年9月卸任后,史美倫返港,在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間擔任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2018年,史美倫接班周松崗成為港交所改制上市后首位女性主席。而在首個主席任期內,史美倫曾主導修訂港交所上市規則,為同股不同權企業在港上市大開綠燈,進一步盤活境外資本,被業界視作港交所25年來最具顛覆性的改革。2020年5月7日,史美倫再度獲任香港交易所董事會主席。今年4月,香港交易所公告,董事會已決議再度委任史美倫為董事會主席。,螞蟻邀請這樣一位在資本市場上擁有極為豐富的工作經驗和人脈的傳奇人物擔任“外腦”,難免讓外界把其與赴港上市聯繫起來。但更關鍵的是,啟動整改之後,保證業務合規、符合監管要求成為螞蟻集團公司治理中的重中之重。,自我修正,中止IPO后,螞蟻近兩年的重心一直放在“合規”二字上,對內進行一系列合規化改革,關停收縮大批業務,也因此導致經營利潤首次出現下降。,據阿里巴巴2022財年財報透露,螞蟻集團2021年四季度及全年經營利潤下降,但海外早期的金融科技投資布局進入收穫期,持有的投資凈收益增加,兩相抵消后螞蟻集團賬面利潤平穩,2021年螞蟻共為阿里巴巴貢獻投資收益約240億元。,2021年,螞蟻早期投資的四家海外公司陸續上市:7月,印度数字生活服務平台Zomato上市;8月,印尼電商平台Bukalapak上市;11月,韓國最大的移動支付平台KakaoPay上市;同月,印度最大移動支付平台Paytm的母公司One97 Communications上市。,有分析師稱,從阿里財報推算出的螞蟻賬面利潤,在扣除掉這些投資收益后,螞蟻的經營利潤估計不超過470億元,同比2020年下降20%以上。,這與螞蟻金融業務收縮息息相關。螞蟻不僅主動壓降了餘額寶規模,還在2021年11月分別將“花唄”和“借唄”進行品牌隔離,不光重新確立品牌定位,同時還明確貸款責任方。2021年12月,螞蟻關閉了相互寶,今年4月又與網商銀行切割。據中信證券測算,螞蟻集團管理資產規模在過去一年下滑超過18%。,在投資版圖上,螞蟻接連宣布撤資和減持投資股份,繼去年“清倉”財新傳媒股份后,今年減持了眾安保險股份,全部出售了所持36氪股份。 ,螞蟻的投資動作也明顯減少。IT桔子數據显示,2018年,螞蟻共參与65起投資,總投資規模為789.45億元。到了2021年,螞蟻僅參与20起投資事件,總投資規模為182.27億元,較2018年下跌76.91%。,未來一段時間,“去金融化”依然是螞蟻合規工作的重點,但迫切的未來也擺在眼前――螞蟻必須在自我修正的同時,拓展新的業務增長點,增加營收來源以減輕對現有業務的依賴。,放眼東南亞,目前看來,與阿里巴巴集團的重心一致,螞蟻也將未來的增長點放到海外市場,正在通過收購和技術服務形式,布局海外支付市場。,2019年,成立於英國的跨境支付公司萬里匯(World First)被螞蟻集團收購,成為其子品牌。2020年,螞蟻集團推出了移動支付技術和營銷解決方案Alipay+,萬里匯和Alipay+成為螞蟻拓展國際業務的兩大產品。,2022年4月18日,螞蟻集團宣布以戰略投資的方式,與全球支付平台2C2P達成深度合作關係,以實現其Alipay+全球跨境移動支付技術解決方案向前再進一步的目標。數據显示,Alipay+全球支付解決方案目前已經連接全球近100萬線下商家。,據價值研究所報道,過去幾個月,螞蟻先後在美國、歐洲、東南亞落地生根,和Worldline(全球第四大支付服務商)、RBI(漢堡王母公司)等國際企業達成支付合作協議。截至目前,韓國的Kakaopay、菲律賓的GCash、新加坡的2C2P等支付平台都已和螞蟻集團建立合作關係。 ,螞蟻深耕東南亞市場的腳步正在加快。今年3月,螞蟻集團首次設立了東南亞區域負責人職位,由郟航擔任總經理。6月6日,螞蟻集團全資子公司ANEXT Bank星熠数字銀行正式在新加坡開業。據了解,星熠数字銀行將專註服務於註冊地在新加坡的東南亞中小企業,尤其是從事跨境貿易的小微企業,為其提供創新、安全的多種数字金融服務。,ANEXT Bank是新加坡首批獲批僅2張数字批發銀行牌照的銀行之一。據《科創板日報》報道,ANEXT Bank首席執行官Toh Su Mei,是螞蟻從新加班本地銀行巨頭星展銀行挖過來的,她曾是星展銀行面向該地區中小企業的貸款部門主管。Toh Su Mei在發布會上透露,ANEXT Bank的團隊以新加坡為中心,75%的員工在新加坡工作,其餘的在中國。,開業當日,星熠数字銀行還宣布和新加坡中小企業服務機構Proxtera達成合作,未來將率先為Proxtera網絡平台上的買家和賣家提供金融服務,推動更多中小企業參与全球貿易。,郟航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ANEXT Bank可以視作螞蟻國際化業務升級的關鍵一步,將成為Alipay+和萬里匯兩大出海業務的關鍵組成部分,隨着業務的開展,可以加深螞蟻對東南亞市場,尤其是小微的理解。但螞蟻出海,能否做好本地化服務依然是未知數。,螞蟻重新變成“大象”需要解決很多困難,至於資本市場是否願意再次接受它,只有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北京時間6月9日晚,阿里巴巴美股經歷了一場盤前巨震,從跌超6%直線拉升至漲超6%,最終當天收於109.90美元,跌9.72美元,跌幅為8.13%。,
從此前到2022年,馬斯克大致經歷了三種狀態:改變世界的“鋼鐵俠”馬斯克-天天挑動股市幣圈價格的“戲精”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反反覆復的“作精”馬斯克。,當然,無論是“戲精”還是“作精”,背後都有着他的個人利益驅動。但無論是哪種,最終倒霉的都是員工。過去兩個月,無論是特斯拉的員工還是被他攪和的Twitter員工都可以說是憂心忡忡――被反覆“裁員”之外,甚至有人被撕毀了即將入職的Offer。,也就在過去7天之內,馬斯克的大戲就包括了不斷威脅“撕毀”和Twitter的收購合約,拒絕員工居家辦公,自行宣布裁員轉眼又否認裁員等等內容。,特斯拉:先裁員再擴招?,當一個老闆想要裁員,大概率他可能就只會直接裁員。但當馬斯克想要裁員,他卻會一鍵三連發推。旁人看戲,特斯拉的員工卻可以說自己的職場命運,像被放在火上烤一般難受。,這還得從他要求員工結束居家辦公回到辦公室上班開始說起。一封Elon Musk寫給特斯拉管理層的郵件显示,Elon Musk稱,,“任何想要遠程工作的員工必須每周至少(我說至少)在辦公室工作40個小時,或者可以選擇離開特斯拉。這已經比我們要求工廠工人的(在公司辦公)的時間少了。”,,一時間,這封郵件在硅谷掀起千層浪。第二天,馬斯克在一個後續的發給全公司員工的郵件中表示:辦公室必須是你可以和真實的同事在一起的地方,而不是什麼遠程的假裝是辦公室的地方。如果你不來辦公室,我們就認為你自動辭職了……“,對於這樣的通知,一位特斯拉內部員工表示,“每個人都對這封郵件感到沮喪。郵件的口氣對於這些多年為公司打拚、幫助公司渡過難關的員工沒有半點關心。老實說我們在家工作比去公司更加有效率,而且所有辦公室都缺桌子也少車位的。”,,一位谷歌員工在匿名職場社交App Blind上這樣評價:感覺上像在說”我不想裁員“。經典馬斯克風格的舉動,這樣來裁員而不想嚇到華爾街,,,回頭看,這一評論簡直成了神預測。在馬斯克發布禁止遠程辦公郵件后两天,他又向員工發了兩封郵件。這一次,內容果然是關於裁員和凍結招聘。,根據《路透社》報道,上周四,馬斯克向員工發了郵件表示公司將要裁員10%,同時“推鍋”給經濟,表示他對經濟狀況“感覺非常的糟糕“。,根據CNBC獲得的郵件原文來看,署名馬斯克本人的這封郵件寫道:,由於冗員的原因,特斯拉將要減少10%長期員工。這不會影響到任何在打造汽車、電池研發以及安裝太陽能的人。同時,我們將要提高小時工的人數。,特斯拉員工一下子就慌了,這危機感甚至波及到了整個硅谷。但第一個遭殃的其實是拜登。在馬斯克預測經濟會非常糟糕后,拜登在第二天接受採訪時被記者不停追問對此的看法。,拜登只好嗆聲回去表示:”當馬斯克抱怨經濟不好的時候,福特正在增加他們的投資從而打造更多電動汽車,且將有6000名員工在美國中西部開工。克萊斯勒車廠同樣也正在擴大自己在電動車領域的投資。英特爾正在增加2萬名新員工製造電腦芯片。“,而股市這邊,馬斯克還沒來得及裁員,特斯拉的股價就先垮了。在宣布裁員計劃24小時內,特斯拉股價暴跌9%。,於是,馬斯克又開始了打臉”表演“。,上周日,就在他剛剛給員工發送裁員郵件后第三天,他看大勢不妙,再次在個人Twitter上表示:,“整體員工人數(Headcount)會增加,但是全職雇傭員工人數會不變。”,,這回,再也沒有人買賬。這條Twitter下面評論一片翻車,全是質疑馬斯克語文不好,數學也不好的。,網友Obowada表示:我對馬斯克有非常糟糕的感覺。我不確定他是不是想把特斯拉叨叨死。,網友Adrea sisti以及其他數以百計的網友表示:所以之前說的裁員10%是什麼意思? 我不懂了。,網友Ash Birria直接幫馬斯克算了一筆賬:如果裁撤10%員工加上招聘凍結計劃,如何能做到員工人數平穩不變?,網友James VC則直接表示:泄露的公司郵件明確显示公司要裁員10%。以及如果你覺得經濟下行,幹嘛還要花大價錢買Twitter?(當然,James可能不知道,馬斯克連買Twitter也正揚言要退出。),,除了吃瓜網友的指責,馬斯克這一輪騷操作下來,工程師們徹底坐不住了。有人稱,馬斯克這一系列操作,不過是想要裁掉全職員工,改而招聘成本更低、福利更少的小時工。一條獲得高贊的留言表示:馬斯克開始失去了人們的尊重。,,Twitter:”狗吃了我的作業“,雖然目前除了馬斯克自己之外,沒有人能真的明白特斯拉是否要裁員,但很多人猜測的是,他對於斥巨資收購Twitter這件事已經開始反悔了――也許是反悔這一決定,也許是反悔當時的出價過高。,早在5月10日,馬斯克在還沒有宣布對Twitter收購的時候,就已經大放厥詞建議Twitter裁員。當時,包括福布斯報道,這次裁員可能涉及目前7500員工中的大約1000名員工。,雖然目前Twitter還沒有裁員,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馬斯克宣布收購Twitter這個消息后,整個公司可以說人心惶惶。公司內部架構也出現了動蕩――總經理Kayvon Beykpour以及收入總經理Bruce Falck紛紛離開了公司。據兩位高管自己在Twitter公開爆料,他們是被裁員離職的。除此之外,馬斯克還隔空指責了包括Twitter現任CEO Parag Agrawal在內的多位高管。,更糟糕的是,馬斯克正在嘗試以各種理由退出收購Twitter的計劃。,實際上,5月中旬,馬斯克就已經表示擔心Twitter的機器人假賬戶問題,此後就一直圍繞着假賬戶問題在社交媒體各種找茬。當時Business Insider直接稱:“馬斯克正在用‘狗吃了我的作業本’”這樣的借口來退出收購,現在交易完成的可能性只有不到50%了“。,,在分析機構Wedbush看來,他們認為馬斯克的反悔來自於特斯拉股票正在面臨的巨大壓力。雖然馬斯克是世界首富,但其個人資產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特斯拉的股價。當他宣布收購Twitter計劃后,特斯拉股價出現了大幅度下跌。,“看起來機器人賬戶問題不是一個新問題,而更像是馬斯克想要一個更低的收購折扣價找的借口。“Wedbush的分析師對媒體表示。,這件事質疑馬斯克不只是分析師,還有Twitter的股東。他們甚至在考慮起訴馬斯克正在讓Twitter股價變得更加不穩定。美國證監會SEC也質疑馬斯克正在刻意拖延對Twitter的收購交易。在近期被披露的一封SEC發給馬斯克的信件中,SEC還指責馬斯克提交申請時選擇填寫的被動投資表格也並不適用於他後續希望左右、掌管Twitter的這一行為。,根據本周各大媒體爆料,馬斯克團隊向SEC遞交了一封信表示,Twitter沒有提供馬斯克要求的,用以評估Twitter虛假賬戶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信中表示,作為Twitter的“潛在擁有人”,馬斯克有權獲得所要求的數據。馬斯克認為,Twitter正在阻撓他行駛收購過程中的權利,違反了合併協議中的義務,馬斯克保留由此產生的權利,其中包含他不完成交易的權利和終止合作協議的權利。,這些權利匯成一句話,就是撕毀交易的權利。今日最新消息,Twitter董事會計劃向馬斯克妥協,向他開放上述數據接口。,這場戲註定沒有結束,但馬斯克對Twitter無論是股價還是公司內部“軍心”的影響都是惡劣的。除了公司內員工對工作穩定性和公司未來發展不確定性的擔憂外,一些即將入職的員工也受到了嚴重打擊――Twitter成了Coinbase之外另一家撕毀即將入職公司Offer的公司。根據Blind上的爆料,包括L7 Senior EM、SWE 2、NG SWE等多個級別都有尚未入職的員工面臨撕毀Offer的問題。,一些華人也受到了影響。一位畢業生表示,自己近期收到了Twitter HR的郵件,撕毀了Offer。而她本人還有一周畢業,也已經搬到Twitter辦公區所在地租好了房間也交了押金,且申請了OPT簽證。作為賠償,她獲得了部分薪水。,另外,密西根大學畢業生Muyang Wang在社交媒體LinkedIn上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去年11月,我簽署了Twitter的Offer,將在畢業后成為一位軟件工程師。”不過,由於Twitter撤回Offer,目前他已經無法入職。在一份他轉載的表格中,有超過20位Twitter待入職員工將自己的信息列在了裏面,希望通過這樣的辦法找到新的工作。,,另一位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工商管理碩士專業的Alan Zhao也同樣分享了自己的遭遇。“上周我從Twitter獲得的產品經理的Return Offer被收回了。“,最後說回馬斯克對Twitter的收購案。最新消息,馬斯克找來的共同投資Twitter的盟友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旗下的私募股權公司被爆料正在考慮擱置協助馬斯克的融資收購計劃。,最後,只想說一句,簡單點,說話的方式簡單點。再不簡單點,大家都不相信了。,特斯拉:先裁員再擴招?,從此前到2022年,馬斯克大致經歷了三種狀態:改變世界的“鋼鐵俠”馬斯克-天天挑動股市幣圈價格的“戲精”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反反覆復的“作精”馬斯克。,
日前,德國專利商標局發布了2021年年報,報告显示中國在数字通信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首次超過美國躍居首位。無獨有偶,今年4月,歐洲專利局發布的2021專利指數報告中,中國在数字通信技術領域以較大優勢領先美國的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僅前十大申請者就有華為、OPPO、中興、vivo共4家中國企業入列,遠超其他國家。,這些數據無不反映了中國在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是5G領域,獲得的成績。然而,與專利和技術層面的突破不相稱的是中國企業在通信專利領域的話語權。當然,這需要過程,而中國企業也在努力。與此同時,以諾基亞為代表的傳統強勢專利權人則在通過訴訟等激烈方式維持自己的高額不對稱利益。僅去年6月以來,諾基亞已先後對OPPO、vivo等公司發起了全球專利訴訟,訴訟規模驚人,未決訴訟超40起,訴訟地遍及全球8個以上國家和地區,且在每一起訴訟中都申請了禁令。,而這甚至可能只是開始。諾基亞如此“大動干戈”的目的是利用其在通信領域長期以來的垄斷地位,固定其5G時代不合理的畸高專利費。由此出發,僅打擊OPPO、vivo兩家公司顯然是不夠的,華為、榮耀、傳音等其他中國廠商又如何能夠倖免?從中國企業的角度來說,領先的5G專利布局,並不天然意味着對等的話語權,如果不能創建更公平透明的行業環境制止諾基亞濫用其垄斷地位的不當行為,到頭來只能是為他人做嫁衣。,諾基亞的進擊與垄斷的暴利收益,2021年,隨着新的談判周期到來,加上5G專利許可的諸多複雜問題,諾基亞與中國企業爆發了大規模訴訟戰。2021年7月起,諾基亞在全球多國針對OPPO提起了幾十起訴訟,並全部要求禁令。,2022年3月起,諾基亞又利用標準專利在德國、印度、印尼、馬來西亞等國起訴vivo專利侵權,並要求法院判決vivo停止在當地的手機銷售。,預計爭議焦點還是諾基亞的5G收費是否符合FRAND原則,諾基亞是否濫用其垄斷地位,牟取不合理的高價許可費用。諾基亞主張的5G收費是3歐元/設備,理論上只要這一費用標準與其專利份額相匹配便是合理收費。據中國信通院知識產權中心2022年4月公布的5G專利排行,諾基亞的5G專利族佔比為7.6%。以此計算,每台設備的5G專利成本約40歐元(約合人民幣283元)。,圖示:2017-2021年安卓手機平均售價(美元),這是個什麼概念呢?據IDC數據,2021年安卓手機的平均售價為261美元(約合人民幣1683.8元)。也就是說,如果諾基亞的費率是合理的,那麼僅5G專利許可成本就將達到安卓手機售價的17%。注意,這隻是5G專利許可費,如果進一步加上2G/3G/4G許可費,那麼專利成本成為第一大物料成本不是夢。,如果成本對比不夠清晰的話,不妨從手機企業的利潤角度做一簡單分析。按照Unwired Planet訴華為案中披露的信息,華為每部設備的利潤為6-19美元(約合38.7-122.6元人民幣)。即使假設所有國內手機廠商的利潤都能達到華為的水平,由諾基亞5G費率推出的5G總許可成本也已超過手機廠商們利潤的2-7倍了。諾基亞5G專利收費之高昂由此可見一斑。,圖示:LTE標準必要專利排行(來源:Article One Partners《LTE 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 Now and in the Future》數據截至2011年9月30日),事實上,近年來諾基亞創新步伐趨緩,5G時代專利份額已遠不及2G、3G乃至4G時期。4G元年前後,全球最大的專利研究社區Article One Partners的一份報告显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諾基亞LTE標準必要專利排名第二,份額約為12.7%。這份數據與諾基亞10年後在5G標準必要專利中的排名形成鮮明對比。,與此同時,諾基亞的許可策略則日趨激進。前述大規模訴訟就是其激進策略的表現,目的在於利用其長期在通信領域的垄斷地位,通過訴訟及禁令固定其5G時代不合理的收費。,如今距離諾基亞與中國企業5G專利戰開始已近一年,如果訴訟走向對OPPO、vivo不利,兩家公司可能將陸續在德國、印尼、印度、中國等多個國家遭遇銷售禁令。更重要的是,華為、榮耀、傳音等其他中國廠商後續也將遭遇OPPO和vivo同樣的困境。,中國企業的5G專利實力與話語權,中國企業的情況則恰與諾基亞相反。近年來,中國企業在通信技術領域的專利布局,特別是5G專利布局,領先全球。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的報告显示,當前全球聲明的5G標準必要專利中,中國佔比40%,全球排名第一。IPlytics 2021年11月發布的5G專利排行與這一數據基本一致,Top30 5G專利族聲明者中有9個來自中國大陸,總份額超過40%。,歐洲專利局發布的2021專利指數報告也显示,中國申請者在歐洲申請了4462項数字通信專利,排名第一,且增速在Top10國家中僅次於芬蘭。具體到申請者方面,華為以1840項申請高居榜首,OPPO超過諾基亞排名第五,中興和vivo也在前十申請者中有一席之地。前十申請者中,中國企業獨佔4席,瑞典、美國、韓國、芬蘭各1席,日本企業佔2席,不過排名較靠後。,可以說,中國企業在5G技術領域取得的成績舉世矚目。作為5G技術的重要貢獻者,中國廠商理應在5G時代有更大的話語權,創建更好的行業環境。但實際上中國企業仍尚未取得與專利實力匹配的話語權。幾乎所有中國企業在標準必要專利許可中都是凈支付方,即使是華為,在終端業務遭遇重創之前許可支出都比收入多得太多。中國企業的專利很難在許可談判中獲得合理對價。,而話語權不自己爭取是不會自然取得的。儘管部分中國企業已經在努力發出中國聲音,比如已經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反訴諾基亞基站侵權的OPPO,但這註定是艱難而漫長的。對中國企業更不利的是,在多個司法體系下,專利實施者往往天然處於弱勢。比如說,在今年2月-5月,歐盟就標準必要專利政策框架問題徵集評論,調查結果显示,多數回復者認為歐盟現行法律框架沒能在專利權人的“專利劫持”行為中提供充分保護。,作為老牌通信企業的諾基亞,希望在新的時代,繼續利用其垄斷地位,攫取不公平的高價許可費用回報,無疑是一場針對中國企業預謀已久的劫掠,也是一場畸形的狂歡。,諾基亞的進擊與垄斷的暴利收益,日前,德國專利商標局發布了2021年年報,報告显示中國在数字通信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首次超過美國躍居首位。無獨有偶,今年4月,歐洲專利局發布的2021專利指數報告中,中國在数字通信技術領域以較大優勢領先美國的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僅前十大申請者就有華為、OPPO、中興、vivo共4家中國企業入列,遠超其他國家。,
北京時間6月10日早間消息,據報道,下一個科技爆點在哪裡?華爾街似乎很看好元宇宙,它預測元宇宙產業的規模在本個10年結束時將會達到13萬億美元,但投資者並未被華爾街說服。,花旗分析師安德烈・林(Andre Lin)認為,元宇宙由各模塊組成,向這些模塊投資,或者向構建體驗的企業投資,這是元宇宙領域存在的早期投資機會。他還認為元宇宙市場規模到了2030年將會達到8-13萬億美元。,Facebook對元宇宙很用心,它已經將公司名更換為Meta,還將股票代號由FB變為META。,儘管如此,市場似乎元宇宙持高度懷疑態度。瞄準元宇宙主題的Roundhill Ball Metaverse ETF去年下跌39%,Meta股價相比2021年最高點下跌近一半。,元宇宙存在炒作過頭的風險,正如1990年代末期的電商、最近的區塊鏈和大麻。Morningstar Investment Service分析師阿里・莫格哈拉比(Ali Mogharabi)認為,現在還不清楚社交媒體用戶會不會轉向新技術,如果會,廣告主會以多快的速度跟進也沒有定論。,莫格哈拉比還說:“以後元宇宙的規模肯定會變得比現在更大,但它是否能真正取代社交媒體,用戶會不會使用元宇宙版Instagram或者Facebook,這些都還不確定。”,安德烈・林認為,要讓元宇宙成為可能,會有一些企業提供管道和設備,投資者可以向這類企業投資。他說:“從短期看,電信運營商、設備提供商在元宇宙方面是最值得投資的,因為元宇宙的數據使用量會大大增加,從而為這些企業創造更多營收。”安德烈・林提到了T-Mobile US、高通等企業。,Global X研究總監佩德羅・帕蘭德拉尼(Pedro Palandrani)則說,正如移動技術一樣,元宇宙在一些關鍵行業的應用會帶來變革性影響,比如教育、醫療健康、製造、工作培訓、通信、娛樂。帕蘭德拉尼認為轉變是長期的,潛在市場規模以萬億美元計,投資者任何時候進入都不錯,尤其是長期投資者可以考慮。,儘管如此,市場似乎元宇宙持高度懷疑態度。瞄準元宇宙主題的Roundhill Ball Metaverse ETF去年下跌39%,Meta股價相比2021年最高點下跌近一半。,北京時間6月10日早間消息,據報道,下一個科技爆點在哪裡?華爾街似乎很看好元宇宙,它預測元宇宙產業的規模在本個10年結束時將會達到13萬億美元,但投資者並未被華爾街說服。,
更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