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亏越建?充杏鑫主管注册电桩“大冒险”
杏鑫代理注册【主管Q:304-724】杏鑫主管注册充电桩江湖风起云涌,尽管有不少企业表示长期亏损,但入局和扩张者仍然络绎不绝。仅在11月,就有国家电网公司宣布智慧车联网平台成功接入103万个充电桩,特斯拉计划首次在国内建设充电桩新工厂,国内充电桩龙头企业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表示正在筹备上市,小桔充电公布与金固股份合作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充电场站。
根据工商登记数据,我国今年已新增超过2.3万家充电桩相关企业,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6.94%。充电桩企业正迎来新一波发展机遇,据测算,未来十年充电桩市场的总投资额将达到近万亿元。
这与频繁出台的利好政策息息相关。除了新基建背景,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充电等优惠政策。
但政策之外,盈利困难仍然是绕不过的问题。为何面临亏损却纷纷入局?无疑是因为看到了充电桩市场的巨大潜力。精准布局、引资入渠,或是与其他企业开展互联互通,不同企业的破局之道也不甚相同。杏鑫招商
涌入圈地占位赛
近日,特斯拉向上海市政府提交文件,计划投资4200万元人民币,在上海超级工厂附近的新工厂生产充电桩。该工厂将于明年2月建设完成,初期规划年产1万个超级充电桩。此前,特斯拉超级充电桩均从美国进口。
虽然此次投资金额不大,但道出了特斯拉在国内充电市场的更大野心。据了解,目前特斯拉已经建成了超过2500+个超级充电桩、2400+个目的地充电桩。预计到2020年底,特斯拉将建成近650个超级充电站,即5000余个超级充电桩。
“相较其他车企,我们建充电桩不是运营属性,更多是服务。”特斯拉中国区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从买车送桩到免费赠送充电额度,特斯拉的扩张底气似乎也源于其在汽车销售领域的不俗表现。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中,特斯拉Model 3以92051辆的累计销量位列榜首。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计,明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将较今年新增40万辆,其中特斯拉或增销15万辆。
据IDC于12月3日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及增长率预测显示,未来五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强劲增长。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将由2020年的116万辆增至2025年的542万辆。杏鑫代理注册
当汽车通电的时代到来,企业的传统竞争手法也逐渐演变成一场辛勤的电桩占位赛。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个的有8家,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云快充、依威能源、上汽安悦、中国普天、深圳车电网,分别达16.3万个、13.3万个、8.8万个、4.5万个、2.5万个、1.9万个、1.4万个和1.4万个,累计占到市场份额近89%。
其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毛伟明曾在调研中披露,今年将新建充电桩7.8万个,较去年同比增长35.5倍,新建充换电站2500座;此外,国家电网年内对充电桩投资也将达27亿元,较年初计划提高近70%;作为自营充电桩体系中桩量、充电量最多的特来电也预计在2020年联合社会资本合伙人共投资20亿元,投建公共充电桩5万个。
产业狂飙 企业淘沙
“虽然充电设施发展迅猛,但车主找桩难、政策支持力度弱、充电桩企业盈利难等问题一直伴随着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秘书长许艳华曾表示。这也是目前充电桩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2014年5月,国家电网宣布全面开放慢充、快充等各类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11月,《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出台,首次将新能源汽车购置环节与充电设施补贴挂钩。一时间,国内民营企业纷纷涌入。
但产业狂飙突进也意味着企业竞争的残酷性有增无减。据业内粗略估计,2016-2018年间,超10家充电企业退出市场。例如,容一电动因研发投入过多持续亏损无法经营;曾被业内称作充电桩第一股的富电绿能在新三板退市;至2019年底,50%的充电桩企业选择退出,市场份额逐渐向头部充电桩企业集中。
“充换电行业普遍存在项目投入大、落地难、回收周期长等问题,而设施平均利用率低、市场竞争激烈,各平台尚未实现完全互联互通,运营商缺乏流量变现手段等因素,行业整体盈利比较困难。”国网电动汽车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尤其是疫情期间,各充换电运营商充电电量、服务费收入显著降低,在盈利方式单一、缺乏其他增值服务收入的情况下,加剧了行业盈利难度。
不论是作为充电头部企业的特来电、星星充电还是普天新能源,在摸索充电行业的初期,亏损是常态。特来电所属的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曾公开表示,公司充电网业务在截至2017年末的两年间累计亏损约达5亿元。星星充电董事长邵丹薇也表示,星星充电耗资近20亿元摸索出建桩门道。此前,也有企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由于电价倒挂,每充1度电都会有不少亏损。
破局之路
1 精准建桩
面临亏损的巨大可能,众多企业却趋之若鹜,无疑是发现了充电桩市场的巨大潜力,而其中门道终归已摸出。合理布局是企业实现盈利的基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刘永东表示:“当前,我国公共充电桩行业功率利用率平均只有4%左右。但想要实现盈利,利用率要达到10%-15%。”
“一般充电桩要盈利,一天需要平均使用6次,但现在大部分充电桩达不到这个数量。”长风计划新能源与智能网汽车专家张翔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以率先盈利的特来电为例,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特来电通过近六年摸索,建立了全国最大的充电网数据云平台,以便合理布局已有或潜在的充电站点;同时,在投建场站之前,根据自身经验及选址策略对场地及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做到精准投建,保障电站利用率。
与此同时,自2017年起,同样是行业头部企业的星星充电也通过建立选址模型提高充电场站利用率。在邵丹薇看来,在将充电桩投向市场时,要看到后期运营成本、电力的运维成本和巨大的管理成本。如果不建对桩,势必会加大资产负担。
2 技术创新
但合理建桩也仅是企业实现盈利的基础,在守住盈利底线后,其技术和模式创新是彻底打开局面的核心优势所在。特来电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充电桩是智能化产品,其技术迭代要求高,同时要具备能源互联和数据互联的属性。
“例如,我们要在充电站实现模块结构和智能运维。”前述负责人表示。“这种场景下,充电桩的核心功能会被集成化到模块,一旦发现故障,模块的报警装置将自动反映到云平台,然后下达更换模块或者维修的指令,现场简易更换。然后集中运输到总部进行维修,提升运维效率。这个过程中,充电站也要具备智能化和数据化的属性,这样更易于升级改造。”
而星星充电的特色之一则是推出了500千瓦充电产品,实现8分钟充电85%、续航400公里。据了解,这是目前国际上最大功率的充电产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邵丹薇还透露,目前公司正在研发机器人充电产品“充电老鼠”,当场景内车辆驶入,其将通过自主定位、移动为其充电。
3 花样充电
目前,“买车送桩”是国内大部分电动汽车厂家的配套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充电桩有多样形式。买车赠送的大多是家庭充电桩。蔚来汽车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买车就可以免费安装家用桩,如果选择不要家用桩,则可享有每个月6次免费换电的服务。
这主要与充电桩的成本相关。张翔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般7.5千瓦的家用慢速充电桩,成本便宜的大概2000元就够了。但是像30千瓦这种直流快充的话,成本就要超过1万元,甚至更高功率的5万-10万元都有。不同的运营商采购的充电桩设计、成本都不太一样。像目前国网、特斯拉的充电桩都是比较贵的。”
2020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建设充电桩”扩展为“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新能源车补贴新政也对换电模式倾斜明显,但业界对于换电模式褒贬不一。蔚来显然是换电模式的忠实拥趸,截至目前,在全国已布局有124家换电站,也是目前唯一直接面向私人消费者的车企,北汽、吉利等品牌则主要将换电站面向出租车等商用车。
4 互联互通
虽然看似百舸争流,但实际上,车企建桩意愿和速度已大不如前。
“对于车企来说,因为投入大,大部分中小车企不愿意建充电桩。只有少数车企愿意自建充电桩来宣传品牌,提高知晓度。包括特斯拉、蔚来、小鹏,以及上汽、北汽。但是其中还有一部分的充电桩是外包的,只是贴牌生产,真正自建充电桩的很少。”张翔说。
以充电桩数量排名来看,位居前十的仅有上汽安悦,而其充电桩也是对外开放,并不单单面向上汽车主。
去年12月11日,小鹏汽车宣布与蔚来达成充电桩互联互通,如小鹏的车主可以通过小鹏汽车App查看蔚来超充桩位置,并启动充电和支付。但实际上,互联互通已是潮流,将其他充电场站接入自己的App是多数车企的选择。
张翔认为,充电桩未来肯定是互联互通的。目前每一家充电桩的数量都有限,在全国的布局和普及都有限,只有互联互通才能给用户带来好的体验,并且提升充电桩利用率。通用的平台势必会建立起来,目前各地方政府,如北京、上海以及大运营商,如国网、特来电等都已经开始着手建立通用平台。如地方政府要求当地充电桩想申请补贴,就必须要融入该通用平台。
5 引资入渠
经过几轮“火拼”,升级后的头部企业继续“带资圈地”。9月22日,星星充电宣布获得8.55亿元A轮融资。10月9日,其官网刊发公告称,万帮数字能源拟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并上市,正接受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辅导。
在随后的12月1日,特锐德也发布公告称,将启动分拆特来电境内上市前期筹备工作。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若特来电成功分拆上市,将有望加速特锐德充电业务规模拓展和利润释放。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业内预测于年内启动的中国公募REITs试点或将为充电桩行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虽然当前的试点对于资产盈利能力的要求可能会将大部分充电桩运营商挡在门外,但同时也是给行业提了个醒:打铁还需自身硬,充电运营商亟须增强投资和管理水平,只有尽快摆脱补贴供养提高盈利能力,才会获得社会资本的青睐。